李思華最終在這三個生石灰粉中敲定了七十克的配重方案。
以後就會以這個配重方案來製作鬆花蛋的了。
午飯剛過,李思華就去黃老太家裏借了黃牛,打算係上自己家的板車,就連帶梁大貴家的牛車一起出發到烏龍鎮上去采購物資。
她自己家的那兩頭小黃牛,身子還是很單薄,暫時無法承載得住幾個成人和一車的雜物。
也喊上長工朱秀雄和宋山河一起了。
到了鎮上後,李思華本想去私塾看看二兒子黃有財,可這個點學子們應該還在午睡吧,也不好再去打擾了。
現在是午時,在街邊擺攤的人就剩下一些零零星星的了,不過街上的店鋪倒是還在全部開著。
烏龍鎮算是附近的最大最繁華的鎮了,在人口、地理位置都占據優勢。
李思華帶著身後一行人浩浩蕩蕩進入雜物鋪子裏。
“掌櫃的,那大缸我還要十八口,不知道能否讓些利?”李思華指著上次黃有金買回家中的大缸。
“十八口?”掌櫃的也是第一次見人一次性買那麼多口缸的,也算是個大買賣了。
“這大缸厚實、容量大,一口缸能夠傳三代。
本來賣價是六百文一口,不過既然嬸子你一次性要十八口,那麼我就讓價五百文一口,不講了就五百文!”
“行!”李思華點著頭答應,“不過你要送貨上門哦,我家住在婁山村村尾小黃家。”
見掌櫃的猶豫不決,李思華知道十八口大缸運到婁山村去是一件大工程,所以才把買大鍋一事給壓到了最後來說。
“掌櫃的,我再給你買十口大鐵鍋吧。”
掌櫃的一聽頓時是笑的合不攏嘴,眼前這大嬸到底是哪路財神爺?
竟撞到了自己身上來了。
“這大鐵鍋長寬都是兩個手臂,價格可不便宜,我本來是賣價一兩二錢一口的,看是你了,我就…”
“一兩一口!不講了就一兩!”李思華學著掌櫃的剛才的口吻,擺起了譜子。
在古代生鐵難能可貴。
價錢自然是貴的。
有生鐵基本都是優先打造兵器,再是生活必需品。
現在村裏的犁田工具,都是用木頭製作而成,根本就沒有聽說過有人家會用生鐵去打造犁田工具的。
“成交吧,嬸子。”掌櫃的也不囉嗦了,反正就是還有得賺。
他讓李思華先交付大缸和大鐵鍋一半的銀子,就是十四兩銀子的定金。
之後又是分別購買了花椒、懷香、桂皮各十斤;茱萸,麥醬,飴糖,米酒,豆豉,生抽,老抽,粗鹽,生石灰粉各五十斤。
這些東西把一輛牛車給塞得滿滿當當的了。
等黃黑鴨真正流入市場時,這一車的香料和濕料都不夠用幾天的。
幸好,這段日子收回來的燒仙草和辣條都存了有兩百多兩銀子,塞滿兩個牛車都是沒問題的。
麵對牛車上的雜物,以及李思華剛才在雜物鋪子大手一揮就是買了十八口大缸、十口大鐵鍋,把朱秀雄和宋山河嚇得麵麵相覷。
“李嬸子買了那麼多東西,她錢包裏居然還是鼓鼓的,可見她身家真的是不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