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祐十三年的秋天起,雪原的極地寒風便如鋒刃般一路南下,甚至連嶺南篤信拜火教的融民都難得的過了一個酷寒的嚴冬。似乎是昊天老爺突然間打了個寒顫一般,而這寒顫直到十四年的開春都還沒有緩過勁來。
……
夏曆三月三。
春神句芒神降的日子,也是嫁娶吉日。
葡國太子迎著還未散去寒意的春風,在這一天迎納國臣李家之女為妃。
百年前為了奪回河西諸郡,道宗頒布封殖律與征騎令,無數武者從天下各郡彙聚於此。大功業者封國,小功業者也多以軍功封士,為了與被稱為“元士”的世襲士族相別,這些以騎從晉身的勳貴便被稱為騎士。
葡城李家本是庶民,當年李家的先祖便是憑著功勳得了騎士的封號才晉身士族。依著夏民的公卿之法,騎士之後同元士的庶支後裔一般,隻可再傳三代庶士身份。若是三代傳盡,家族中依舊沒有人可以賺得扶元的機遇,那麼到了第五代就要重新成為庶民,更襲四代的食邑也要被收回。葡城李家傳到現今家主這一代正好是到了第四代。若是沒有大機緣,那麼從此葡城李家便要從士人中除名。
可巧的是,久病的太子妃沒能扛過去歲的寒冬,去歲剛入秋的時節被昊天老爺召喚了去。篤信聖道不納側妃的葡城大君直接影響了幾位公子。於是太子枕邊空出的位置便變成了小小葡國各方勢力角鬥的戰場。
恭謹守禮的先太子妃並不為太子所喜歡,而太子不納側妃也不過是為了迎合君父。顧念著兒子剛經曆喪妻之痛,老頭子並不想太多幹預選新妃的事情,便由著他自己去挑。反正葡國立國不過幾十年,公族對國中權柄還握於手中,不怕那些封臣們行貓膩之事。
誰料想,太子偏不要那些所謂世家女們,選來選去最後卻不知怎的挑中了李家的孫女。一直扶元無門的李家從沒想過自家居然還能有著這樣一個機遇可以延續家族榮耀。於是便生生拆散了一對自小青梅竹馬的鴛鴦,將自家女郎往國府中送去。
此時,國府迎親的儀仗已經到了李家的門前。一隊國府的騎兵擁簇在前後。
滿街的稚童歡笑地搶著灑落在地上的糖果。
周圍人家的女郎倚在自家閣樓的窗台上,嫉妒且豔羨地看著這些對於普通人家來說華貴至極的儀仗。
經行此處的各郡行商眯著眼睛細細數好從國府中賺來的金銖後,也隨著葡城百姓一起擁簇著來圍觀這公卿家的喜事。
四處擁擠的人群直將這一條長街堵得嚴實。
近日的修補也沒能掩蓋陳舊門楣中透露出來的家族衰敗氣息。剝落的舊漆不甘心地從剛剛塗抹上幾天的朱漆下翹起嘴巴。新置的石獅張牙舞爪地蹲在門外,顯得十分突兀。敞了大門後,隱約露出在蕭牆之後來不及修繕的破敗屋宇,更是鋪麵而來一陣落魄士家的寒酸。
李家的小娘由家中夫子俱在的女眷扶著往花轎中走去。李家娘子沒有如一般出嫁的新娘般生死別離似的哭哭啼啼,卻是在不時地向街巷頭尾張望,似乎隔著蓋頭在期待著什麼。不注意間,差點被拖在地上的婚裙絆倒。
“果真是負心的男人,阿姊為了等他來一拖再拖,拖到現在也沒見他來。”一個小臉嫩圓的少女落在後麵對一旁的少年說道。
“阿讚哥哥一定會在最後關頭出現救走阿姊的,就像話本演義裏麵的那些騎士一般。”少年不平地為他的偶像辯駁道。
新娘的父親,李家的宗子李煥,在女兒大喜之日,卻緊張地如臨大敵。身後緊隨的一群親族也各有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