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何大清(1 / 2)

1950年冬,天空飄著鵝毛大雪,寒風呼嘯。

四合院南銅鼓巷胡同,一個身穿黑色破舊棉襖三十來歲的男子岣嶁這身子頂著冷冽的寒風走進胡同裏麵,等走到大門口趕忙伸出雙手搓了搓被凍僵的雙耳。

“這他娘的什麼鬼天氣,怎麼這麼冷。”

何大清一邊發著牢騷,一邊跺了跺腳,一邊伸手拍了拍身上的積雪。

何偉是一個二十一世紀的社畜,幹著朝九晚五的工作,拿著一個月幾千塊錢的工資,除去房租也就勉強圖個溫飽,他從小在孤兒院長大,無父無母,也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主,平時沒事幹就喜歡窩在出租屋裏麵打打遊戲看看電視劇。

穿越前的一晚,何偉還是和往常一樣下班回出租屋吃飯睡覺,誰知道一覺醒來,竟然發現自己身處一個陌生的屋子,等何偉摸清楚情況後,才發現自己來到了《情滿四合院》,還變成了傻柱的爹何大清。

想到自己變成了資深的寡婦愛好者,何偉心裏麵也說不出是什麼滋味,畢竟何大清在四合院裏麵可是出了名的寡婦愛好者,甚至為了一個寡婦都能丟下己兩個親生的子女跑去外地。

何大清是1919年生人,父母去世的早,先是跟著一個譚家菜的師傅學譚家菜,譚家菜又叫官府菜,一般人可吃不起。

說來也是倒黴,還沒等他學幾年正好趕上打仗,國內到處都是兵荒馬亂的,除了一些有錢人,誰還能吃的起譚家菜,就連自己學廚的飯店老板都帶著一家老小跑去南方另謀他路了,何大清心一橫,果斷跳槽去了東興樓。

何大清這個人在廚藝上還是很有天賦的,在東興樓後廚學廚的短短幾年,就把東興樓的基本菜式掌握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一些飯店不外傳的秘方之類的。

民國23年,何大清在後廚的一個師傅的介紹下,和對方一個遠房親戚結了婚,第二年就生了一個兒子,恰好兒子出生的那天天降大雨,媳婦又是在一個石柱下麵感覺自己要生的,於是起名何雨柱。

誰知道兒子剛出生沒多久日本人就打了進來,不過這倒也沒對何大清有什麼太大的影響,日子該怎麼過還是怎麼過,原本以為生活就這樣慢慢的會好起來,可誰能料到44年的時候東興樓因為經營不善關門停業了。

何大清心裏那個苦,自己這些年總共就進了兩家飯店,結果都倒閉關門了,何大清也隻能幹起了小販生意,每天早上蒸點包子,帶上自己兒子出去賣包子換點生活費。

好在之前結交的軋鋼廠的老板,對方聽說自己沒有工作之後於是上門邀請自己去軋鋼廠上班。

剛開始何大清不是很樂意,畢竟但凡有點手藝的廚子都不會樂意進工廠的,說白了工廠就是做大鍋飯的,對廚藝沒什麼太大要求,可架不住婁半城多番上門邀請,加上當時媳婦又懷孕了,兒子也上學,家裏正是花錢的時候,於是何大清思考了兩天後也就答應了婁半城的邀請。

抗戰勝利的那年又添了一個女兒,何大清這個人也是傳統的老思想,既然兒子都叫何雨柱了,女兒幹脆就起名叫何雨水。

可惜何大清的媳婦在生完雨水沒幾個月就因為暗疾丟下他們父子三人撒手人寰,沒辦法何大清隻能一個人又當爹又當媽的拉扯兩個孩子這麼多年。

這幾年何大清不是沒想過再重新找一個,不過頭幾年兵荒馬亂的,到處都在抓壯丁打仗,他自己活得都是膽戰心驚的,哪還有心思想那回事。

等解放之後,老百姓的日子也安穩了許多,婁半城也打算擴大自己的生意,於是就讓何大清負責三食堂,主要就是做小灶招待客人。

這兩年何大清也托人幫忙打聽下有沒有合適的,打算再找一個,不過挑來挑去都不太合適,要麼是自己相不中人家,要麼是對方相不中自己,索性也隻能暫時放下這個想法,想著等以後碰到合適的再說。

“呦!他何叔回來了。”

聽到有人說話,何大清耷拉著臉抬頭看了看和自己說話的人,看到是閻埠貴的媳婦後,何大清麵無表情的點了點頭,也不說話,抬起腳朝中院走去。

這院子也是軋鋼廠婁半城的,專門用來給軋鋼廠員工做宿舍的,何大清去軋鋼廠上班後原本住的地方離軋鋼廠很遠,於是婁半城就安排了2間房讓何大清一家老小搬了進來。

現如今閨女已經5歲了,何大清也不可能和她小時候那樣帶著閨女一起睡,於是就讓女兒住在隔壁的小房子裏麵,他和兒子住在正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