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始皇帝之母,久居雍城,鮮為人知,他也隻見過幾麵而已。
出人意料的,趙姬看起來年約四十,相當年輕。
受到輩分限製,子嬰起身行禮:“不知曾祖母駕臨,子嬰有失遠迎。”
趙姬直截了當:“聽說你要罷黜漢王?”
“是。”
“我年紀大了不想多說,你隻記住一點——你不配!”
子嬰不可置信:“曾祖母……”
趙姬轉身走遠:“莫說是我,便是解憂公主也不會支持你。來人,鎖住殿門,不許皇帝出去!”
當晚,已經退休在家的蒙恬入鹹陽宮拜見皇帝。
扶蘇繼位以後,他也被放了出來,目睹張良崛起,無可奈何、左右為難,索性就此辭官,外出雲遊了。
現在鎮守北境的將軍,則是他娶了張良第五女的弟弟蒙毅。
這次回鹹陽,不是為了幫忙,而是勸說子嬰認命。
平滅六國,又有軍神白起輔助,張良已是功大難製,勢在必得了。
扶蘇已逝,他不想子嬰因為一時糊塗,白白丟了性命。
二人相談徹夜,蒙恬走後子嬰徹底棄療,走了親爹扶蘇的老路,紮根後宮,和嬪妃日日快樂。
十二天後。
張良回來了。
他的確出海了一趟,為最後的決戰做準備。
趙高之死也有他的一筆,畢竟這人名聲太臭,自己可是始皇帝的好女婿,怎能與這種人為伍呢?
所以作為華夏好女婿,隻能請嶽父死一死了~
沒回霸府長安,而是直奔鹹陽宮質問。
“陛下何故造反?”
彼此見麵不多,這還是第一次一對一交流。
被趙姬和蒙恬教做人後,子嬰早已佛係:“朕……無話可說,但憑丞相發落。”
事發突然,張良的確沒想到子嬰會這麼快動手。
這要是之後再出海,這小子指不定又鬧出什麼幺蛾子。
於是他一改儒雅溫文的作風,冷冷道:“始皇崩後,大秦本該二世而亡。寡人受遺命,奮力救之,終挽國於危難之際。
如今陛下恩將仇報,寡人亦仁至義盡,你便遜位吧!”
子嬰身體一顫,終究沒有抗爭,也無力抗爭。
“……是。”
……
秦四世元年三月,皇帝子嬰下詔為漢王張良加九錫、都督中外軍事、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讚拜不名,再加十郡以為封地。
翌日,子嬰以才淺德薄為由,下詔遜位於漢王。
張良辭之再三,方才踐祚稱帝,改國號為漢,遷都長安,並於當年始建年號,改元建元,秦四世元年改稱建元元年。
降封末代皇帝子嬰為櫟陽侯,胡亥仍為鹹陽侯,尊嬴政之母趙姬為帝太後,仍居甘泉宮。
同時立七廟,追尊祖父張開地為宣祖,父親張平為顯祖。
王太子張天明升為皇太子,改名張琮。長公主張解憂去太後之號,仍為輔政秦國公主,與太子同居東宮,時時輔佐。
又改大秦二十等爵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製,並規定除宗室外,非有大功者不得封王。
白起封秦王,任太尉,蕭何封酂國公,任右丞相,曹參封戚國公,任左丞相,張蒼封項國公,任禦史大夫、田陵封邢國公,任廷尉,彭越封虞國公,任郎中令。
其餘功臣皆封列侯,在朝中各有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