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春光(1 / 2)

看著魏建國淡漠的情緒,覓春深以為然。人生的上半場,我們都該做加法,讓自己過得豐富一些,不管是經曆,還是其它。

但人生的下半場,就得適時的學會做減法,讓自己過得簡單,過得明白。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和智者打交道感覺到輕鬆的原因。看起來,事實上也是,無欲無求,經曆過人生風風雨雨的老妖精,什麼沒見過?

一壺龍井,一席長談。覓春和張夢二人,對魏建國及魏家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對過往那段知青生活也越發的癡迷起來。

經曆了人生大起大落的魏建國,其人生智慧,對覓春這一路前行走過的的每一步,都是一種啟迪,更是一種警示。現如今的春和,正走在快速發展的路上,但如果不能居安思危,不能保持初心,未來會走得怎麼樣,誰又能知道呢?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上了新聞頭條的,也是屢見不鮮。每一個公司或者個人,你所埋頭奮進的每一天,除了你身邊的人,你的競爭對手,沒有人會關注你走到了哪一步。如果哪一天,你走到了聚光燈下,你的每一個言行,都會被無限的放大,無論好壞。

而當你暴雷倒掉的時候,也正是你臭名昭著之時。

這時候,你的人生,不想做減法,也隻能做減法了。

魏建國就是這樣走過來的,齊飛也是如此。覓春可不想也這樣走下去,他想要的,是主動做減法,華麗轉身,功成身退,當然,目前也隻是想想,他還不到五十。

當覓春把在青山機場和劉青菊的合照放到魏建國麵前時,魏老爺子也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小春,你確定她是叫劉青菊?如果是,她是青蓮最小的妹妹,蓮芳蘭菊,是她們四姐妹的名字,老吳,老陳和齊飛他們幾個都是不知道的,我也是聽家父說起才知道。如果沒有錯,她們現在都是住在北京,隻是沒有再和西江有聯係了。”

原來,劉家和魏家都是西江的名門望族,魏家是書香世家,主要從商,而劉家,則主要從學,蓮芳蘭菊四姐妹的父親劉如鬆,則是國家航天工業方麵的工程師,屬於絕密型單位,退休後也一直住在北京,不與外界往來的,雖同是高知家庭,但在文革時期並沒有被劃入臭老九的行列,因此得以繼續發光。

劉青蓮是四姐妹的大姐,也是唯一投入到知青行列中的劉家後代。當年,她和老吳的戀情已經走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無奈,老吳家境貧寒,受到了青蓮母親的極力反對。雖然在那個時代的風氣裏,貧下中農就是上等人,但劉家傳統的貴族基因,還是讓劉母對沒上幾天學的老吳,看不順眼。

青蓮下鄉之前,已是西江縣中的尖子生,劉家的掌上明珠,而老吳,不過是個鍋爐工的兒子,勉強上了個初中,還要照顧年幼的弟弟妹妹們,在青蓮母親的眼裏,屬於門不當,戶不對,青蓮跟著他,是要吃苦的,文化和修養上的差異,也一定會給他們未來的生活劃上深深的鴻溝。

當時的月餅之說,不過就是表象而已,事情的本質遠遠要複雜得多。隻是當事人沒有開口,不作任何解釋,所以事情的真相,並非人們所看到的那樣,不過傳久了,就成了真相。這時候當事人再出來解釋,反而成了掩飾。

所以,沒有對別人造成實質傷害的時候,很多局中人,寧願選擇沉默。

青蓮沉默了四十七年,老吳也沉默了四十七年。

覓春敬重老吳的癡情,但無論是別人的人生,還是自己的人生,覓春都深深以為,太不值了,人生不過就是短短的幾十年。

男人,就要像自己的小弟弟一樣活著,第一,他從不外露炫耀,第二,他在關鍵時刻能硬得起又能撐得住,第三,他能培養接班人同時又具有攻擊性,即使製造了摩擦,也能讓人感到愉悅,勝利之後又謙虛的縮小自己。愉悅自己,愉悅她人,能屈能伸,豈不更好?

老吳太辛苦了,不值得的。

女人呢,則像是自己身上的衣物一樣活著,她上一刻可以是一成不變的,下一刻就有可能是色彩斑斕的,今天露腰,明天可能就露背了,後天,她很有可能讓你連脖子都看不到,女人的事情,誰說得清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