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欒樹(1 / 1)

是史鐵生筆下的欒樹,在秋天,在現在,嫩黃色的細花還沒掉幹淨,紅色就迫不及待上了樹,於是,黃和紅裹挾著夏天殘存的綠飄在樹冠上。

臨沂人是很懂美的,不隻是一條路,是很多縱橫的路,潑潑灑灑的欒樹占滿了路邊。我曾在秋天沿著啟陽路向西出發,成團的豔色在頭頂掠過,偶爾起一陣寒涼但不刺骨的冷風,黃色就掉到了頭上、身上,秋天就有了實體。

欒樹的生活是怎麼樣的呢?大約是無聊的——日子總是在交談聲和輪子的滾動聲裏過去。

在這無聊的日子裏隻能靠細微的差別來辨別時間——清晨的人和傍晚的人是不一樣的。踏著霧氣來逛早市的人總帶著匆忙——工作和生活太重了。說是早市,其實隻是些在路兩旁就地開賣的企業家而已。但早市不會因為簡陋隨意而消失,此起彼伏的問價聲和問好聲混著鳥鳴沾著霧氣飄在欒樹上。早市是沒有叫賣的,擾人清夢是大忌諱。

賣的東西其實也實在是普通,都是些沾著些土的青菜,因著大多都是家裏自己種的,價也壓的低,上次我去,隻兩塊,買了六根胡蘿卜,不算大,比手長上一點,但已經算得上是很好了。當然,便宜的另一個原因大約是年紀。沂城裏的年輕人是沒有時間去種菜賣菜的——成本高而回報少,比不得其他的活計。年紀大的人,倒是很喜歡這種能打發時間的工作。例如我的姥姥,是專門去抬了土來種地的,種的不多,但很應季,黃瓜小番茄和秋葵是必不可少的三件套。有時候產量上來了,家裏吃不完,就會散給關係親近的鄰裏和親戚,實在送也送不完的,我姥就會起個大早,蹬著吱吱呀呀的三輪車,帶著她的菜去趕個早市賣了。價錢定的也隨意,幾塊錢就能買很大一袋,我們總勸她賺的錢還不夠折騰的,她是絕不聽的,她是忠於自己的。很多年了,我的媽媽和姥姥還是會因為這種事吵架,一個因為擔心,一個因為害怕,都是可以理解的。

下午的人總是帶著點風塵,騎著各色的電動車,戴著頭盔躲在厚厚的擋風裏買點熟食粥米回家,算是對辛苦了一天的自己的犒賞。這時候的叫賣聲往往要高過汽車的喇叭,畢竟企業家們也是需要按時下班的嘛。說是叫賣,現在已幾乎聽不見往前那些靠嗓子吃飯的“口藝”了——把吆喝錄進各式各樣的擴音喇叭,一整天也不過一點電,確實省力,這是高級智慧。於是,一直到天沉下去,欒樹的樹冠上都是各種香味和叫賣聲,好像冷風經過這裏也要打包一份煙火氣帶走。

天再黑一點,人就幾乎見不到了。隻路燈和窗戶裏透出的暖光照著這條小路,雖然沒有炊煙,但飯菜的香味也足夠讓人覺得安心了。

沂城很多夜市,幸而這條路太過老舊,夜市並不在這裏駐足,欒樹也可以睡一個黑甜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