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血戰雁門(1 / 3)

第一章 血戰雁門

其時天下大勢,分為夏、燕、吐蕃三國鼎立。其中夏為漢人所建,占據著黃河上下,長江南北的萬裏河山,人口眾多,物產豐富,以天朝自詡。

而燕地處遼東,為番邦蠻族,以漁獵為生。文化遠落後於夏,但生性剽悍,尤善弓馬騎射。素來垂涎夏國萬裏沃土及豐富物產,頻繁進犯夏國北疆。幾十年來,兩國爭戰不斷,幾乎無一年不有戰事。

至於吐蕃,亦是外邦所建。偏安西南苦寒之地,雖國小力弱,但也居心叵測。表麵上奉夏為天朝,年年進貢稱臣,暗中則與燕來往密切,欲圖與燕相機連手攻夏,進取中原,分得一杯羹。

此次是燕國新君即位,雄心勃勃,又起全國精銳之師南下攻夏,被夏國大將軍慕容烈引兵拒於雁門關外,已激戰月餘。此戰正是在夏之北陲邊關--雁門關外數十裏處。

先前那身披紅披風,揮劍發號的夏軍將領正是大將軍慕容烈,此刻正策馬立於一處土山之上,在左右親軍的護衛下指揮著戰局。他今年年近四十,生性剛烈,智勇雙全,為夏國第一大將,手握全國兵權。此次奉旨出征禦敵,月餘間與燕軍激戰七次,七戰七捷。大挫敵兵銳氣。今日之戰乃是雙方決戰,燕國皇帝也禦架親臨,誰勝誰敗,正是在此一戰。

陣前夏燕兩軍混戰作一團,燕軍素以勇猛剽悍著稱,但之前數戰被慕容烈連連擊敗,已對夏軍生出敬畏之心,是以一交鋒便處於劣勢,不多時已被逼退數裏,幾杆大旗都被奪去,人馬死傷無數。

慕容烈在土山上看得真切,正自欣喜,忽然聽得號炮數聲,斜刺裏殺出數隊人馬,遠遠望去,塵煙起處一杆九條白狐尾做成的大纛隨風舞動。燕軍登時聲勢大震,齊聲高呼,竟平添了七分銳氣,又反朝夏軍掩殺過來。原來是燕國皇帝的禦林軍到了,那燕國小皇帝身著黃金鎧甲,手執雕弓,厲聲呼喝,甚是威風。

一時間戰場上形勢立轉,燕軍見皇帝親臨督戰,個個熱血賁張,人人奮勇當先,幾員燕國大將更是勢如瘋虎,衝入夏軍陣中如入無人之境,不多時已有數員夏將被斬於馬下。

眼看夏軍一時難以抵擋,左翼將軍孫琪更是身中兩箭,尤自負傷力敵,要知慕容烈治軍極嚴,未有號令,雖身陷重圍也是誓死不退。

慕容烈身旁一偏將馮健在土山上隻看得血往上湧,青筋暴動,催馬上前一抱雙拳,粗著喉嚨向慕容烈請戰道:“那燕國皇帝氣焰太也囂張,待末將帶本隊人馬殺過去,不取他人頭絕不回來見大將軍!”

慕容烈一雙虎目隻盯著戰場上一瞬不瞬,一隻手撫mo了一下長須,張口沉聲道:“敵軍此時氣勢正盛,我們當避其鋒芒,不可以硬碰硬。”說罷又對親隨道:“傳令下去,左右兩軍迅速向西北、東北方向且戰且退,避敵鋒芒,但不可亂了陣腳!”

馮健“嘿!”了一聲,緊握著一杆長槍的右手氣得發抖。他自幼得翠微山鐵槍道人真傳,一杆镔鐵槍在沙場上使得出神入化,甚得慕容烈器重。

夏軍左右兩翼緩緩退向兩邊,燕軍更得勢猛攻,燕國皇帝見狀大喜,急令兵分三路,兩路分別追擊夏軍左右翼,自己親領大隊圍攻土山,意圖直搗夏軍中軍。

夏軍中軍為慕容烈親自統領,兵力不下五萬,皆是夏軍精銳,依山結陣,竟是穩如磐石,燕軍直衝鋒數次,始終無法撼動,反折損了不少兵馬。

燕國皇帝大怒,喝令集中精兵圍攻土山,大聲高呼,凡生擒夏軍主將慕容烈者賜千金封萬戶候。一時間燕軍大受激勵,又如潮水般向土山攻來。

兩軍從早晨一直廝殺至正午時分,血戰了半天光景,雙方皆傷亡慘重,夏軍明顯處於下風,中軍已被燕軍團團圍住。

漫天大雪下了半日非但沒停,反而下得更大了些,兩軍士兵都變成了雪人。隻是原本白茫茫的大地,已是被染得大片大片的血紅。

當夏軍中軍又朝土山上退卻了半裏之時,忽見燕軍後方大亂,幾道黑滾滾的狼煙冉冉升起。慕容烈一看到狼煙,不禁心頭大喜,知是戰前他與副將軍趙統勳製定的奇襲敵後的計策已經得手,現在趙統勳正率部從敵後掩殺過來,燕軍怎能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