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皇:人類之主,全銀河範圍內人類的共主,統一泰拉(地球)並開啟大遠征,使人類從泰拉邁向整個銀河,同時也是人類唯一一個不死的永生者。
神聖泰拉帝國:由帝皇締造的跨越四分之三個銀河係的龐大人類帝國,目前是整個銀河係最為強大的一股力量,正與多個星係文明進行大規模星際戰爭。
火星及月球科學行省:整個神聖泰拉帝國的尖端科研基地,擁有全帝國最為豐厚的科研資源,直屬於帝皇管理,絕大部分星際戰士所使用裝備的設計原型都來自於這裏。
星際戰士軍團:由星際戰士組成的龐大軍團,雖然在人數上無法與帝國海軍和帝國陸軍比擬,但兵員素質絕對是帝國最高,隻有在最重要的戰場才有機會見到星際戰士。神聖泰拉帝國共擁有18個星際戰士軍團,每個軍團維持著10萬人以上的規模,所有軍團都擁有自己的星區駐地,通常包含多個恒星係,這些恒星係為星際戰士軍團提供了優秀的兵員和精良的裝備。
帝國海軍:神聖泰拉帝國的太空星海常備軍,主要負責各星係間的星域作戰,同時兼備運輸、充當通訊基站等功能。
吞星巨狼號:帝皇級群星戰列艦,帝國海軍總指揮部直屬群星戰列艦,整艦共搭載4門殲星級矢量粒子炮,32門軌道轟擊艦炮,36門空間粒子炮,72門近防機炮,全艦有1名艦長、4名副艦長、472名炮手、500名動力操作員、72名工程師、12名星際領航員,可額外乘載100000名普通兵員或2000名星際戰士,同時搭載等量空降艇。
金顱戰勳:帝國海軍對星際艦船的嘉獎勳章,外形為金色的顱骨,通常會被焊接在艦船的艦橋之上,隻有建立了足以影響一個星係的戰況的功勳才會被授予。
CNS-10型動力裝甲:CNS係列動力裝甲的最新型號,被大部分軍團列裝,隻有少數幾個軍團認為其性能不符軍團要求而沒有列裝,CNS-10係列動力裝甲根據應用場景的不同分為適合強攻作戰的突擊者型、適應隱蔽行動需要的隱匿者型和注重高速作戰的迅疾者型,共三個型號。
榮耀新星軍團:出於應對帝國在銀河範圍內的大量敵人和保衛廣大帝國疆域的需求,帝皇於泰拉曆1508年建立了10個初始軍團。隨著神聖泰拉帝國疆域的不斷擴大,帝皇再次建立了8個次代軍團,榮耀新星軍團則是其中的佼佼者,於是被帝皇授予了榮耀新星的稱號為軍團代號。
南十字星區:距離泰拉25光年之遠的星區,是神聖泰拉十分重要的礦產星區,榮耀新星軍團駐紮於此星區,擁有十分豐富的礦產資源和很多稀缺礦物資源,同時也是整個泰拉最重要的工業星區之一,這裏出產的工業品可以供給鄰近的三個星區使用。
蘇瓦尼·格裏芬:吞星巨狼號的艦長,於帝國海軍服役超過200年,是整個帝國海軍最強悍的將領之一,曾任螭醴空天母艦艦隊指揮官,期間帶領艦隊突破蟲巢母艦——饕餮的封鎖圈,後調任吞星巨狼號任艦長,在任職艦長期間,毀滅了三顆羅博機械行星,為帝國海軍在智械戰爭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也因此獲得了帝國嘉獎——金顱戰勳。
阿格裏弗斯:榮耀新星軍團第12戰鬥群第3連連長,服役至今已逾500年,戰鬥經驗豐富,指揮能力極強,擅長各種攻堅作戰,榮譽無數,多次被提名晉升為戰鬥群指揮官,但都被拒絕阿格裏弗斯拒絕了。
空降艇:為執行快速作戰和特殊作戰開發的一種太空軌道艦艇,搭載“蜂群”偵查無人機群和軌道通訊設備,分為通用型和突擊者型,兩者的區別在於通用型可乘載普通帝國兵員以及具有反重力著陸設備;而突擊者型僅可乘載星際戰士,且為了滿足快速著陸的需求,取消了反重力著陸設備,改為高性能反衝擊盾,可防止空降艇在著陸時解體。
“蜂群”偵查無人機群:帝國通用的偵查無人機設備,可通過光學和聲學設備對地麵進行探查,最大探查距離為60km,不僅可以將偵查區域的地表情況傳回,還能將地下聲波圖像也一同傳回,兼具生物探測和地形勘察等功能。
標準時刻:為了保持銀河跨度上的時間準確,帝國以泰拉的時間為單位製定了帝國標準時刻,以1泰拉小時為1標準小時並且在神聖泰拉帝國全境內推行。
星蟲:一種昆蟲或節肢類生物,幾乎沒有自主意識,存在多種形態,部分形態以寄生其他生物為主要生存方式,普通星蟲戰鬥力和防禦力十分低下,但數量龐大,且增殖速度極快,當普通星蟲攫取了足夠的物質時,便會向著下個階段進化。
母巢暴君:星蟲種族中的最高等級生命形態,是整個星蟲母巢的意誌所在,母巢隻是孕育蟲卵的孵化場所(通常是一整顆行星),母巢暴君才是星蟲中的領袖。
蟲巢母艦:當星蟲母巢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或者作為母巢的行星資源枯竭之時,母巢便會進化出能夠適應太空環境的器官,成為蟲巢母艦,這種情況下,星蟲會向著最臨近的行星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