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1章 憶少年(1 / 3)

趙家是一個大族,從大楚開國皇帝開始,就有人在朝堂上當官,這上百年下來,趙家的子孫出息的也多。

趙家嫡支這一脈,一直是在京城住著的。趙家老太爺現任吏部尚書,很是得皇上的看重。

趙老太爺子孫眾多,不過他向來是嫡庶分明,所以趙家的門風很好。

趙大老爺是趙老太爺的嫡長子,隻是他讀書一般,估計要達到趙老太爺這個高度,卻很是難。

“父親,宮裏傳了口諭,讓帶著府裏的幾個年歲較大的姑娘進宮去參加牡丹宴,這是什麼意思?”趙大老爺有幾個已經快要議親的女兒,如今都要進宮去,難道這是要去相看去?

隻是這皇室宗親裏麵,到底是哪一個要定親?

不過對趙大老爺來說,這都是好事兒,能和皇親結親,對趙家來說,能更進一步。

趙老太爺沒有直接回到大兒子的話,而是說道:“今天下朝後,皇上把我留了下來,想讓我做太子少師。”

太子少師?那雖然是個虛銜,可是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了,皇上立了皇後的嫡長子為太子,這些年來,太子的地位一直穩如磐石,中宮嫡子,皇上對太子也滿意,所以說,皇上是想?

趙大老爺想了太子也到了可以成婚的年紀了,這麼說,是要給太子選太子妃了?那自己的大女兒豈不是很有可能?

趙大老爺很激動,“父親,是不是是太子要選妃了?所以才讓咱們家把人送過去,讓皇後相看的?”

趙老太爺說道:“虧你還是個讀書人,事情還沒有定,就這麼喜形於色,成何體統?此事,你認為是好事?你忘了?皇後姓什麼了?”

趙大老爺聽趙老太爺這麼一說也有些偃旗息鼓了,皇後姓王,而且現在都傳說,王皇後有意把自己的娘家侄女兒許配給太子。那王家的姑娘也常常進宮,陪伴在皇後身邊。

“父親,難道是讓我們趙家當側妃去的?這,這。”趙大老爺還是覺得委屈了,他的女兒,給人當妾室,雖然是太子的妾室,還是很委屈啊。

趙老太爺說道:“此事不是你我說了就算的,走一步算一步吧。也別和你媳婦說,免得她真的失了分寸,大姑娘我倒是放心,是個有分寸的,不是咱們的,咱們也不要爭,不過,是咱們的,咱們也不能退縮。”

趙老太爺想著皇上把他留下來,然後還單獨問了自己大孫女的情況,他心裏就有五分的譜了,看來,皇上是不滿意王家的姑娘當太子妃的。

這樣以來,如果真的是自己的孫女當了太子妃,又有個皇後當婆婆,則日子恐怕不好過。

可是君命難為,隻能走一步是一步了。

趙大老爺有三個姑娘,大姑娘是嫡出,二姑娘和三姑娘都是庶出,大姑娘的性子,可以說,上上下下都覺得好,大方得體,要趙大老爺說,如果選太子妃,自己的大女兒正合適。

絕對有母儀天下的風範。

當然,自己的女兒自然是自己越看越好,至於別人怎麼看,他也不想一個一個的去問。

趙大老爺把此事告訴了趙大夫人,讓趙大夫人去給三個姑娘準備。

他這三個姑娘,年歲都相差不大,大姑娘比二姑娘大半歲,二姑娘又比三姑娘大半歲多,所以都在可以相看的年紀。

而且都是一起請的先生,上的閨學,等及笄了,就不再去閨學,準備這相看人家,然後備嫁妝嫁人。

趙大姑娘和趙二姑娘,趙三姑娘的感情不好不壞,畢竟不是一個母親生的,不可能好的跟一母同胞的姐妹一樣。

趙二姑娘和趙三姑娘的生母是姨娘,每天都會在趙大夫人麵前服侍,天生的就矮人一頭。

嫡庶之間,也不是沒有明爭暗鬥,不過都不太出格。

眼看著姑娘們的年紀都大了,到時候依耐嫡母的時候就多了,因為隻有這個時候,隻有嫡母有資格帶姑娘們去各種宴會和花宴,能接觸到夫人小姐們,這才能被人所認識,從而婚事上才有了機會。

試想,姨娘這種身份,即使出去了,也沒有人搭理他們,而且誰家也不會讓一個姨娘帶著姑娘去赴宴,那不僅自家丟臉,連帶的還讓人覺得你瞧不起主人家,是得罪人的事兒。

趙大夫人知道了皇後召人進宮的懿旨,這心裏也高興,對趙大老爺說道:“老爺,不是我誇自己的女兒,咱們的大姑娘,德容方麵,絕對是沒有人比她強,我就盼著她能有個好姻緣,以後也能幫襯著咱們趙家。”

趙大老爺說道:“皇家的事兒,誰說的定?就看她運氣好不好了。”他也覺得自己的大女兒是什麼都好,當太子妃是完全夠格。可是前麵有王家這個攔路虎,真是不好說,到底結果是如何。

不過,既然要進宮,穿戴方麵就不能太寒磣了,所以趙大夫人就讓針線房,還有外麵的首飾鋪的掌櫃的,開始給三個姑娘做起衣服和首飾來。

務必趕在進宮前就把衣服首飾做好了,不耽誤事兒。

趙三姑娘去找了趙二姑娘,“二姐姐,你說這次進宮是幹什麼去的,總不能平白無故的就讓咱們進宮去吧,我姨娘在夫人那邊也沒有打聽出來,我怕自己進宮了,什麼也不懂,到時候不小心惹了麻煩,那就不好了。”

趙二姑娘淡淡的說道:“問這個幹什麼?到時候隻管跟著母親和大姐姐就好了,少說話少看。”

她們不過是庶女,進宮也是陪襯,所以安分守己才是最好的做法。

趙三姑娘說道:“二姐姐,你真的一點兒也不著急嗎?我總覺得這次進宮,不是那麼簡單的。說不定關係到我們的終身大事兒。”

趙二姑娘正色道:“這樣的事兒,不是我們姑娘家該操心的,上頭有父母,父母說是什麼就是什麼,三妹妹,以後別說這種話了,對我們都不好。”

趙三姑娘見從趙二姑娘那邊得不到什麼有用的信息,不由得有些失望。

“二姑娘,奴婢看三姑娘恐怕不會這麼算了。”趙二姑娘的丫鬟說道。

趙二姑娘道:“我別的不怕,就怕她自己自作聰明,到時候在宮裏做出什麼事兒來牽連了我們大家,宮裏不比平常的地方,一舉一動都不能有閃失,不然咱們趙家就會被牽連,不行,我得跟大姐姐說一說。”即使被人說成是長舌婦又如何?

這位三妹妹就不是個省油的等,真的做出什麼事兒來,那可不是她一個人丟臉或者丟命,而是整個趙家,都會有危險的。

“二姑娘來了!”趙大姑娘的丫鬟微笑著請趙二姑娘進來。

趙大姑娘正在看賬冊,這是她現在每天都要看得,也是趙家長房的賬冊,趙大夫人都交給了趙大姑娘。

趙大姑娘能幹,家務事早早的就開始接手,讓趙大夫人輕鬆很多。

“大姐姐。”趙二姑娘行了禮。

“二妹妹坐,是不是有什麼事兒?”趙大姑娘也不含糊。

趙二姑娘說道:“什麼也瞞不過大姐姐。”於是就把趙三姑娘過來跟她說的話說了,“我就是怕三妹妹不知道輕重,到時候做出什麼不合時宜的事兒來,對咱們趙家也是不好。大姐姐,你看如何是好?”

趙三姑娘有些小聰明,可是卻不是真聰明,往往會弄巧成拙,偏偏又心比天高的。

趙大姑娘說道:“二妹妹說的,我明白了,這事兒我會注意的。”

趙二姑娘放心了,自己這位大姐姐,怎麼說呢,反正家裏的祖父都是誇過她的。

趙二姑娘告辭了,趙大姑娘也不看賬冊了,讓人準備了糕點,去自己祖父的院子裏,看祖父趙老太爺來了。

趙老太爺吃著大孫女做的糕點,點了點頭,“你坐,是不是過來問祖父,關於這次進宮的事情?”

“什麼都瞞不了祖父,孫女是想知道,這次宮裏是什麼意思。祖父又是什麼意思。”

趙老太爺說道:“祖父的意思,是一直跟著皇上的意思,思妍那,祖父也跟你明說了,皇上和皇後對太子妃的人選,是不一樣的,皇後嘛,自然是希望是王家的姑娘能當這個太子妃,而皇上,卻不想外戚勢力過大,連續兩代的皇後,都出自王家,這是皇上所不允許的,但是,王家的勢大,王太師還是皇上的先生,這個麵子,皇上不可能不給。所以,”

“所以,皇上會讓別人家的姑娘當這個太子妃,但是王家也需要安撫,而王家的姑娘不當太子妃,受了這麼大的委屈,自然是要各方麵照顧,這個當太子妃的人,恐怕日子不會好過,祖父,我說的對不對?”趙大姑娘說道。

“正是如此,思妍那,你心裏什麼都明白,祖父也不跟你兜圈子了,皇上的意思,太子妃有意咱們趙家,你是趙家的嫡長孫女,身份上也正配太子,私心裏,祖父不希望你掉進去這個旋窩,因為一個不是皇後屬意的太子妃,這今後的日子恐怕會很難過,可是咱們周家,一向是忠君為國,咱們趙家現在擁有的一切,如果沒有皇上,就會飛灰湮滅,何況,皇家決定的事兒,我們也不能更改,思妍,你是個心中有丘壑的姑娘,祖父隻能委屈你了。”

如果皇上不找自己,那麼憑著他們趙家的家世,絕對能找到一個很好的人家,自己的孫女也能過的很好。

可是皇上已經找了他,這個事兒是不可避免的,這次進宮,不過是走個過場。

趙大姑娘聽了問道:“祖父,孫女問您一下,太子此人,是否荒唐?”

“太子心中有丘壑,從來不是荒唐之人。”趙老太爺對太子的評價很高。

“那孫女就放心了,但凡不是荒唐的人,自然不會讓嫡妻的位置受到威脅,也不會被婦人牽著走,即使皇後在,她向著自己的娘家侄女兒,那也是人之常情,不過越是皇家,也不會做出明麵上授人於柄的事情,孫女覺得,自己能把握好分寸,其實受些委屈並不可怕,您也說了,這是皇上的意思,皇後再有勢,也大不過皇上,就算皇上不在了,還有太子,隻要太子對自己的妻子有一份尊重,那麼這太子妃就不難當。如果我是太子妃,我相信,我能過的很好,祖父您請放心,孰輕孰重,我很明白。”

既然已經不可更改,何必要哭哭啼啼的,她不想讓大家都為自己操心,尤其是這還關係到一個家族的成敗。

皇上這還是提前問過祖父了,要是他什麼都不問,直接下了聖旨,他們也沒有辦法,事情發生了,隻能是順勢而為,而不是覺得心有不甘,自怨自艾。

“果然是我的好孫女!好,好,好!祖父這下子不用擔心了,我的孫女,不管在什麼樣的處境裏,都能過的很好,既然你心裏已經有了打算了,祖父也不妨對你說,太子是個心有大誌的,他不會被王家的人所鉗製,王家的人,越是想控製太子,太子以後恐怕反抗的會越厲害!你如果真的成了太子妃,記住,要和太子是一條心,祖父問你,如果太子和趙家的利益相衝突了,你會怎麼做?”

趙大姑娘沉思了一會兒,說道:“祖父我,”

“你到底是有些心軟,祖父告訴你,如果太子和趙家的利益衝突了,你記住了,你是太子妃,自然一切以夫家為重,祖父知道,趙家的族裏,並不是都是明事理的,恐怕等祖父去世了,會弄出一些幺蛾子,你不要什麼事兒都答應他們,男人,如果你隻向著你的娘家,而不向著他,早晚有一天,他會對你沒有了情誼,和你跟仇敵差不多了。”

想一想皇上和皇後,如果不是有個太子,真的是早就沒有了什麼情分了,尤其是王家的人越來越過分,什麼都要插手,皇上是早就看不慣了,不過是看在太子的麵子上,給了王家一點兒臉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