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垂垂,被人們戲稱為“逃命司馬”的楊威帶著手下超會逃命的部下偷偷的出了北平城西門。隻是他們這回不是戰場逃亡,而是……押運著幾十車糧草出的城!
楊威小小心心的走在隊伍最前麵,當真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哪裏會有點什麼動靜他馬上就能覺查得到。也難怪,楊威本是東萊人,小時候因為黃巾之亂的緣故和家人想去遼東躲避戰亂,可是在半路上就被山賊劫掠一空,堪堪逃得性命。自那時起楊威就養成了一個遇事逃跑第一保命優先的個性,而且還真給他練就了一身超乎常人的警覺性與觀察能力,一但發現苗頭不對他絕對是第一個轉身就逃的人。
按說這種一流逃兵是沒理由還能在軍中混飯吃的,逃回去也多半是砍頭的下場。可也是事有湊巧,官渡之戰後的黎陽、倉亭一役袁紹再次大敗,他領著兩百多人逃命的時候(這些人知道要逃命跟著楊威就準沒錯)順便救了一個中箭的將校。其實也不能說順便,楊威知道自己總是遇戰則逃的事總有一天會讓他沒有容身之所,見這個將校衣甲華麗肯定是大官,救了他說不定能為自己留條混飯吃的後路,於是就救了他,還親自一路背著這將校逃回城,卻沒想到這將校正是袁紹二子袁熙。
這下可好,都說功高莫過於救主,楊威救了袁熙,那他遇戰就逃的事也沒人敢去說他。袁紹死後三子分地。楊威自然就跟在袁熙地身邊。袁熙本來有意讓楊威當他的親兵,但楊威卻隱約的感覺到跟隨在袁熙的身邊對自己沒什麼好處,於是就懇求袁熙給他個城門司馬的小官,平日裏送送信傳傳令什麼的,既沒危險又能混到飯吃。對於救命恩人的這個小小的要求袁熙自然是一口應允,所以平時楊威也混得不錯。再後來袁熙與袁尚聯合,應袁尚之邀轉屯北平要地,楊威也跟來了北平城接著當城門司馬。
北平被曹操夜襲攻克。袁熙自盡。楊威本來是有機會一個人逃出城去地。可他也是良心未,不忍心丟下自己那兩百一起逃命地兄弟,於是便一狠心向曹軍投了降……
這會兒楊威在隊前小心翼翼地開路,身邊的兩個小兵悄悄問道:“楊哥,這種玩命的活咱們一向是不做的,怎麼你這回會接下來?”
楊威道:“此一時彼一時,咱們現在是敗軍降俘。不像以前我頭上還有袁二公子護著,那個時候咱們隻要不出大錯就不會有事。可現在就不一樣了,軍令發下來,咱們要是敢不做事那就是掉腦袋的大事。”
“可是楊哥,這活是不是也太凶險了點?就咱們這兩百來人送糧去易京……隨時都可能會碰上城外那些胡騎啊!要不你看咱們是不是把這些車糧草卷了再一起逃往別處?”
楊威道:“去去去,盡出餿主意,卷了這些糧米咱們又能逃去哪裏!你說的那些個廢話我能不清楚嗎?現在也不妨實話告訴你們,這可是郭嘉郭大人給我們的一個機會。隻要我們能把這差事做好了。郭大人就會送我們去夷州過活。”
“楊、楊哥你說地是真的?郭大人真能送我們去夷州?”
楊威一挺胸脯:“你們自己說,雖說每次逃命我都是逃得最快的一個,但我從來沒做過對不起你們這些兄弟的事對不對?我什麼時候又騙過你們?”
“楊哥。兄弟們都信得過你才會一直跟著你,我們是擔心這郭大人會食言啊!再說這郭大人又怎麼會認識夷州的人,他說這話真的能信嗎?”
楊威道:“我看郭大人不像是那種會食言的人。還有啊,郭大人都和我交了底——你們都知道當年曹營的兩大浪子吧?”
“知道,一個是城中地郭嘉郭大人,另一個是‘三年境內豐’地陸仁陸義浩。不過聽說陸仁在官渡之戰後借假死逃離了曹營,之後去了江東經商,再往後就不知道了……”
楊威道:“我也是郭大人告訴我的,陸仁其實就在夷州,也可以說夷州富足就是出他之手。郭大人和陸仁的關係可不一般,隻要我們能辦好這幾次地差事,郭大人就會寫封信給陸仁,舉薦我們去夷州過活。兄弟我可告訴你,咱們雖然是一向是遇戰則逃、保命優先,可是該拚的時候咱們也得去拚一下。喂小六子,你那個什麼三叔公的四表嬸的……反正是你那個親戚不是去了夷州又隨船回來了一次嗎?那小子傻傻楞楞的,在夷州卻混得人五人六,聽說還起了新房娶了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