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回 不一樣的前奏(1 / 3)

夏碼頭,劉備、諸葛亮一行人正在與徐庶依依話別。

劉備與徐庶已經主臣數年,彼此間互相信賴,感情十分深厚。一朝別離自然是相顧而泣,不忍相離。垂淚過後,徐庶按住心口道:“庶得蒙主公厚愛,本欲助主公圖王霸之業,可惜……今庶慈母失身被被擒,庶方寸已亂,無益於事,隻能就此請別。主公保重!”

劉備哪裏舍得徐庶這樣的一流人才?見徐庶去意已決,急忙挽住了徐庶的手道:“元直一去,備當如何是好!?”

徐庶望了眼劉備身邊的諸葛亮,輕輕搖了搖頭道:“主公,孔明之才勝我十倍。有他相助,主公日後定能大展鴻圖。主公但有大事,多與孔明商議便是。”

劉備知道已經無法挽留徐庶,隻能搖頭作罷。徐庶向劉備告了個罪,把諸葛亮拉到了一邊說幾句悄悄話。這對好友相對無言,都隻是無可奈何的搖頭。許久徐庶才伸出手虛搭在諸葛亮的肩膀上道:“孔明老弟(徐庶年長諸葛亮兩歲),隻怕以後我們沒機會再一起喝酒聊天了……好好的輔佐皇叔吧。你的才幹遠遠在我之上,也相信你日後的成就會不可限量。”

諸葛亮緊鎖眉頭,低聲問道:“元直,你真的不留下來?陸仁他雖然以令堂為質,但我料想陸仁他斷然不會加害令堂……”

諸葛亮的話沒有說完,徐庶便揮手打斷道:“不必說了。孔明。早在水鏡先生門下求學時,你是少數幾個知道我的過去如何地人,也是能不計較這些和我結交的知心好友之一。你該知道,我活了這大半輩子,可以說行事間都能自問無愧於心,但對家母卻有愧於心,因為這多年來我從未在家母膝下盡過半分的孝道。本來是想在劉皇叔帳下謀得些前程,介時能讓家母稍感欣慰。恕去我年少時的狂妄之過。可是……唉——!”

諸葛亮明白徐庶的想法。翻手附住徐庶的手道:“自古忠孝難兩全,忠孝之間你選擇了孝道,我們也不能再說什麼。元直,保重!若得機會,不妨捎些書信回來。”

“保重!”

辭別眾人,徐庶轉身大步上船。舟船揚帆駛向柴桑,徐庶在船尾向眾人揮手道別。

船隻漸漸消失在眾人的視線之中。劉備緩慢而無力的垂下手,臉上寫滿了失落。在他地心中,有懊悔、有憤怒、有不滿,還有許許多多說不清道不明地苦楚。要是用句現代嬉虐地詞彙來形容的話,劉備現在是鬱悶到了家。長久以來劉備身邊一直都缺乏真正的謀士,而徐庶作為劉備的首任謀士,給劉備帶來的莫大好處劉備能不心裏有數?現在徐庶的離去,對劉備的打擊真地太大了。

眾人都無言許久。人群中隻有歎息之聲。劉備失落的神情諸葛亮看在眼裏。自己長長的歎了口氣,向劉備深深一揖道:“主公,亮特來請罪!”

劉備楞住。愕然半晌之後才問道:“請罪?先生何罪之有?”

諸葛亮道:“元直此去,主公痛失一臂。究其禍首,卻是在亮身上。”

“此事卻又與先生何幹?”

諸葛亮又長長的歎了口氣:“主公,若不是當日亮懇請主公強借貞商隊舟船暗圖襄陽,因此而觸怒陸仁,陸仁是斷然不會如此的。”

劉備道:“這……這兩年事之間好像扯不上什麼關係吧?”

諸葛亮搖頭道:“主公,亮雖然僅在數年之前與陸仁有過一麵之交,但是能看出他的為人與想法與我們大相庭徑。陸仁為人很重私情,換言之也就是顧家,絕不允許自己的家人受到什麼傷害。若是他的家人受到了什麼傷害,他也會想方設法地去尋機報複。當初他叛離曹營,為地不也僅僅是一個侍女出身的側室婉兒嗎?”(PS一下,荊州這一塊地方沒人知道婉兒未死……)

劉備愕然道:“先生是說陸仁此舉是報複備強借舟船並強請貞出麵施計一事?可是備不是已向貞賠過禮,還加倍補償了船資給他嗎?”五千金哎!不是個小數目!

諸葛亮接著搖頭:“主公,今日的陸仁不比當年。實話實說,暗取襄陽一計當時雖已料定,但隻要稍有行差踏錯必會害了貞性命,陸仁聞訊之後豈能不氣?他現在逼走徐庶,依亮之見就是在給主公一個警告,不要……再去惹他。現在地陸仁坐擁夷、泉兩州,財力冠絕天下,不久前兩次大敗江東孫權,可見其兵強馬壯,確實是個惹不起的人物。”

劉備聞言默然,良久才緩緩開口道:“若真是如此,也請先生不必自則。那時的劉備已危在旦夕,不用先生之計縱然能保全性命,隻怕也會再度成為四方流浪之人,哪似現在尚有江夏可供安身?至於元直此去,備也隻能是自歎福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