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回(3 / 3)

“諾!”

數日過去,福州城一直一仗未打。兩邊都嚴防死守。生怕露出什麼破綻給對方抓住機會。當中也有些小插曲,就是陸仁許下的犒勞糧米準時送到。呂蒙也厚著臉皮收了下來散發給軍中將士。而一連幾天呂蒙都沒有半點動靜,福州城外的伏兵見無機可趁,隨軍口糧又吃得差不多了,隻能在某天地深夜退還福州。關於這個呂蒙探知之後,隻是冷笑不已。

不說呂蒙在福州如何冷笑。在泉州府衙中,陸仁與荀收到了福州荀攸的信報之後都在那裏哈哈大笑。

“唉!呂子明到底是呂子明啊,名不虛傳呢!本來想給他個下馬威的,沒想到給他一眼看穿,白貼了我三千石的糧米。這頭一仗公達到是輸給呂蒙了。”

荀笑道:“江東良將頗多。這呂子明昔日能強奪皖田而令張文遠救應不及,也確有幾分本事在身。不過這頭一仗雖然看上去像是主公輸了,實際如何也心中有數。”

陸仁點頭道:“是啊,戰術上的勝利並不表示就是戰略上的勝利。荀公,你覺得我這一計如何?”

荀道:“高明,實在是高明。這一仗其實不管打還是不打,主公在大略上都是贏家。”

怎麼這麼說?如果呂蒙不信邪硬要打,那麼中埋伏就會是肯定的事,而以福州城堅固的守備,呂蒙是不可能一口氣就攻下來地——黃老頭和荀攸可都調去福州了!不打呢?雙方看起來是都沒什麼損失,隻是這件事要往後麵看,看的是雙方身後的後勤支持!陸仁是什麼情況,而孫權又是什麼情況?

陸仁軍兵十萬,人數比呂蒙多,但在後勤保障方麵卻沒有什麼問題。呂蒙卻不一樣,六萬大軍出征的消耗很大,孫權雖說有些家底,可是和陸仁比一比卻絕對的拖不起,多一天地消耗就要多一分的危險。萬一陸仁守得密不透氣讓呂蒙不敢強攻而陷入持久戰,拖到東吳境內的經濟隱患暴發,那孫權可就完蛋了。

二人複又大笑,笑過之後陸仁道:“我總感覺這一仗有點像舊日的官渡一役。我就像昔日的袁本初,孫權就像昔日地曹孟德。隻不過有了袁本初敗亡地前車之鑒,我是不會犯相同的錯誤地。”

荀點頭道:“主公此比甚是恰當。猶記得那時,袁本初隻要采納了田、沮二人之謀,曹公必定敗亡……不過主公也要小心啊,可不能讓呂蒙找到機會給你來次烏巢大火。”

陸仁道:“這個我心裏有數。呂蒙的兵力比我少是不假,但是論實際戰力我卻比他差,我軍真正的優勢是在守城戰上,千萬不能和他打野戰。所以我決定拖下去……不過呂蒙應該不會就這樣一直對恃,但是在陸路上他不能誘福州軍兵出城野戰的話……”

“海戰!”

三個人同時喊出了這個詞,兩個是陸仁與荀,還有一個就是已經查覺到不妥的呂蒙。

呂蒙被擋在福州不能前進一步,這兩天他已經派出了少量的軍兵試圖誘敵出城,可是當看到福州軍兵就是不出城一步的時候,呂蒙已經明白單從陸路進攻是不可能的了。唯一的辦法,就是從海路進攻,搶到製海權,先讓泉州的大軍不能快速支援,同時切斷泉福之間的補給線,這樣對福州這個落腳點就有機會以局部兵力優勢給強攻下來。隻要攻下福州暫時堅守,呂蒙還可以等待孫權加派的援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