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司馬衷癡兒登基 賈南風計除楊駿(1 / 2)

話說三國歸晉,本以為天下終於可以恢複太平。然而,晉朝統一中國僅僅十年,帝國就開始陷入內亂當中,正是這場司馬家骨肉相殘的內亂拉開了十六國的序幕,史稱八王之亂。(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病重,此時大多開國功臣早已逝亡,身旁隻有嶽父車騎將軍楊駿,晉武帝本來打算以楊駿和汝南王司馬亮(司馬炎四叔)共同輔助朝政,然而楊駿一直以來都忌憚司馬亮。適時司馬亮還在封國,正在入朝路上,於是楊駿將武帝身邊的人都換上自己的親信,最終篡改遺詔,任命自己為太尉、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諸軍事等等,攬大權於一身。司馬炎駕崩,太子司馬衷登基,司馬衷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白癡皇帝,可謂舉世聞名。有一次有官員稟報:“天下荒亂,百姓餓死甚多。”司馬衷卻回複說:“何不食肉糜?”什麼都沒得吃才會餓死,但司馬衷卻問他們為什麼不吃肉粥,可見司馬衷是一個極其低能的皇帝,晉朝的皇位落到他身上,既是司馬家族的不幸,也是天下百姓的不幸。平民百姓在司馬衷身上看到的是悲哀,而野心家在他身上看到卻是無限的希望。政治舞台通常是為野心家準備的,然而權力鬥爭總是殘酷而血腥。司馬衷雖然是一個白癡,但他的妻子卻是一個聰敏而又富有心計的女人。賈南風雖然樣貌醜陋,卻權利熏心,她不甘心隻做一個白癡皇帝的皇後,所以千方百計奪權……司馬亮剛剛趕到洛陽,聞訊武帝已經駕崩,因為害怕楊駿會加害自己,所以他不敢到武帝的靈柩前哭喪,隻在大司馬府門外大聲哭叫,然後上表請求過了晉武帝的喪事即行趕回許昌。這時,有人舉報司馬亮準備興兵造反,楊駿惶恐不已,立刻派石鑒和張劭率領正在修建陵墓的士兵去討伐司馬亮。司馬亮急忙向廷尉何勖問計,何勖淡定地說:“今朝野皆歸心於公,公不討人而畏人討邪!”有人勸說司馬亮率兵入宮誅殺楊駿,然而司馬亮未敢貿然行事,於是快馬加鞭趕回許昌。楊駿獨攬大權之後,知道自己聲望不大,於是給大臣們加官進爵,希望能夠籠絡人心。楊駿總攬朝政之後,尚書左丞傅鹹勸說他應該急流勇退:“今聖上謙衝,委政於公,而天下不以為善,懼明公未易當也。周公大聖,猶致流言,況聖上春秋非成王之年乎!竊謂先帝陵墓既畢,明公當審思進退之宜。”楊駿不聽。楊駿知道賈後陰險多謀,所以任命自己的外甥段廣為散騎常侍掌管機密要事,張劭為中護軍,統領皇帝的親兵,牢牢控製朝政。楊駿當政越來越專斷,引起朝中大臣不滿,馮翊太守孫楚已經看到了存在的危機正在逼近,謂楊駿曰:“今宗室強盛,而公不與共參萬機,內懷猜忌,外樹私昵,禍至無日矣!”楊駿剛愎自用,完全不理會孫楚的勸說。291年,賈南風自司馬衷登基之後,一直未能掌權,對楊駿獨攬大權極為憤怒,長期以來,賈後敢怒不敢言。殿中中郎猛觀、李肇一直不被楊駿所禮待,賈後於是勾結他們和宦官董猛,謀劃鏟除楊駿以奪取大權。賈後派李肇聯絡司馬亮,勸他發兵討伐楊駿,然而司馬亮性格膽小怕事,悠遊寡斷,於是沒有答應。轉而通知都督荊州諸軍事楚王司馬瑋(司馬衷五弟),司馬瑋欣然答應,曰:“天下本我司馬家,楊氏安敢竊據之!”於是上表請求入朝。楊駿平時就畏懼司馬瑋的勇猛,不敢征召他入朝,這次司馬瑋主動請求入朝,楊駿便同意了。賈後和司馬瑋、猛觀、李肇等商量如何鏟除楊駿。司馬瑋提議說:“不如趁其離開府第之時,伏兵殺之。”賈後胸有成竹地說:“此計不可,楊駿侍衛眾多,一旦失敗,吾等必將大禍臨頭,悔之晚矣;當誣之以謀逆大罪,則其黨羽兵眾必會遲疑觀望,取其生命,易如反掌,甚至將其黨派一網打盡,未嚐不可。”諸人皆謂上策。於是當夜稟告惠帝(司馬衷),然後偽造詔書,誣陷楊駿造反。洛陽全城戒嚴,命令楚王司馬瑋、東安公司馬繇、淮南相劉頌領兵討伐楊駿,對外宣布詔書:“逆賊楊駿,誣罔忠良,意欲謀反,神怒人怨,今命楚王領兵誅伐叛逆,以安撫黎元,慰藉宗廟,罪在一人,,元惡既除,勿有所問。”當時楊駿住在曹爽的府第,在武庫南邊,聽聞宮中有變,於是召集眾官員商量對策太傅主簿朱振勸楊駿說:“現在皇宮有變,肯定是那些宦官和賈後一起合謀,對你很不利。我們應該放火燒了雲龍門逼迫他們交出首犯的人頭,打開萬春門,帶領東宮及外營兵為援入宮索取奸人,殿中將會震驚害怕,他們就會斬殺奸人送出首級,這樣我們才能免於遭難。”楊駿素來怯弱,此時猶豫不決,卻說:“雲龍門,魏明帝所造,功費甚大,奈何燒之!”侍中傅祗告訴楊駿,請求和武茂一起進入雲龍門,以觀察宮中事態發展。傅祗又對官員們說:“宮中不宜空。”起身揖拜而去,於是官員們都跑了。不久之後,宮中的士兵出來了,燒了楊駿府第,又令弓弩手上到閣樓上向楊駿府中射箭,楊駿的士兵們根本沒有辦法出來。楊駿慌忙逃到馬棚裏,被司馬瑋的一個士兵發現,士兵正要提起手中的刀,楊駿大驚失色,急忙求饒說:“留我一命,賞汝千金。”士兵無奈說:“恐吾未能享之!”話完手起刀落,楊駿就這樣命喪黃泉。接著,猛觀大肆搜捕楊駿的同黨,楊駿的弟弟楊珧、楊濟,張劭、李斌、段廣、劉豫、武茂以及散騎常侍楊邈、中書令蔣俊、東夷校尉文鴦,皆夷三族。雖然賈後的政敵楊駿順利被消滅,但賈後並未能如願以償獲取大權。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