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不識門樓字(2 / 2)

“哦,我還以為你認識呢。”

“我總有一天會認識的。”孫石頭說的一臉堅定。

夏荷也點點頭,重重的“嗯”了一聲,有同感。

驢車停到了門樓下的岔口,孫石頭和夏荷各背著一個筐下來。

孫木頭叮囑了兩人幾句,帶著昨天捉到的兩隻兔子,趕著驢車走了。

夏荷背的那一個筐還是小號的,走了幾步也氣喘籲籲,再看看身邊孫石頭背上的那個大一號的框,默默的又咬了咬牙堅持。

一路上行人紛紛,叫賣呼喝聲不斷。

夏荷沒有功夫仔細去聽,隻是低著頭一步,一步,再來一步,走一步就近一步。她不敢明目張膽的使用隨身空間,因為那樣的事情將是不可控的,變數太大,結果未知,好壞亦未知。

等到將背簍放在碼頭邊指定的位置時,夏荷的額角已經生出了細密的汗珠,彙集在下巴處,然後掉落在地上,隱入塵埃中不見了。

腳上酸痛,小腿肚子都在輕微打顫。喘了一大口氣,夏荷的理智才稍稍回籠過來,人來人往的嘈雜聲逐漸清晰可聞。

旁邊的孫石頭,也在這時抬起了頭。兩人相視而笑,一起坐在地上喘粗氣。

茶棚的王大爺拎著水壺正在倒茶,眼角瞥見兩人的模樣,語氣裏都帶著笑:“小石頭,你今天又來啦。旁邊這個小姑娘是你妹妹嗎?”

孫石頭趕緊站起來局促的回答:“王大爺早上好!這是我同村的妹妹,今天同我一起來賣果子。小荷,這是王大爺。”

夏荷在孫石頭站起來的時候,已經跟著他站了起來,聽到孫石頭的話也跟著打招呼:“ 王大爺早上好!”

語氣清晰,聲音清脆。

跟孫石頭的局促相比,這小姑娘的鎮定自若顯得分外不同。沒有好奇和窺視,沒有猶疑和不安,更加沒有害怕和彷徨。

說話的時候,眼神也是平靜的。

這不是一個年幼的農家孩子,在外麵行走時應該有的樣子。

她沒有敬畏之心,一舉一動隨性又自然,看似懵懂不知世事,卻有一種返璞歸真的意味。

其實這種狀態是夏荷特意維持的,她畢竟不是一個小孩子,做不來過家家、捉螞蟻這些太過低級無趣的遊戲。偏偏她身邊的同齡人非常熱衷,而且她身懷太多秘密,不想在大人們的視線中暴露自己的獨特。天馬行空的想到了一個詞“大智若愚”,把多出來的年齡和心智,轉化成了隨性自然,這才有了些懵懂不知世事的樣子,泯然於眾。

當她看過來的那一刻,王大爺閱盡滄桑的眼睛微微咪了一下,手上的動作也跟著停了一下,又很快恢複如常,他用同樣帶著笑的語氣對著她說:“小荷姑娘好!”

一個上了年紀的人對待一個年紀尚幼的孩子,露出溫和慈愛的笑容本是一件平常事。

不平常的事情在於,夏荷的眼神從那溫和慈愛的笑容上移開時,無意間看到水壺邊上有一個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