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愛不夠深愛(1 / 1)

夏荷在母親李玉香日漸冷淡的態度中,看到了她對父親孫有慶的極度依賴。

她,終究是怨恨上了自己。

對當前的結果,她很不滿意,隻是無力改變。

所以,她經常抱著孫小豆,站在門口,沉著一張臉,指揮夏荷忙前忙後的做事。

在其他人麵前,她還是跟往常一樣,笑容依舊,滿目和順,她隻對夏荷改變了態度。

夏荷隻能聽話,按照她說的做,從早到晚,忙忙碌碌。

她猛然驚覺,自己離不開這個家,脫離不了父母親人的掌控,命運好壞全在他們一念之間,隻能任由安排,不言不語。

國力強盛,風雨協調,政策嚴密,生活安穩。

這是一種幸福,沒有陰陽兩隔的悲壯,隻剩規則束縛的牢籠。

朝廷的本色是一個個宗族,宗族的底色是一個個家庭。

在家庭中,孩子和母親的路注定不一樣,隻能同行一段,然後是主動的或被動的,漸行漸遠的分離。

在家庭中,丈夫和妻子才是最親密的人,他們相依相伴,攜手同行。

站在人生的分岔路口,總要有所選擇,總要有所取舍。

她不被選擇,不是母親不愛她,而是不夠深愛。

別人幾十年的感情路,她們母女之間仿佛被按下了快進鍵,變換極其快速。

這是她的失敗,夏荷失去了複盤的欲望。

麻木的做事,不代表麻木的生活。

細心觀察,很多事情也很有趣。

奶奶陶氏並不會管太多事,隻要大局掌握在手,小細節她根本不屑一顧。

大伯從來不摻和家裏的事情,一有空閑就去照顧田地,多數時間看不到人。

大伯娘經常罵堂姐笨拙、堂弟調皮,實際上堂姐一點兒也不怕她,有什麼疑問當時就會開口問,堂弟愛吃她也很縱容。

夏荷在微小的平凡裏,積攢著偷偷撿來的幸福。

細小的悲歡,實在微不足道。

生活的坎坷,一個接著一個。

父親孫有慶重傷而歸,大伯被迫頂替出門。

事發突然,接到消息的時候人已經抬了回來。

前一刻剛抬進家門,後一刻大伯就被推搡著出了門,除了兩件換洗的衣服以外,什麼都沒來得及準備,什麼都沒來得及拿走。

家裏人都沒來得及反應,還是在跟過來看熱鬧的鄰居提醒下才慌忙的去找大夫。

手忙腳亂一通忙活,還沒有安頓好,就聽到了大伯娘的吵鬧聲。

她心疼丈夫,憤恨極怒之下,也不顧院子裏的看病的大夫和幫忙的眾多鄰裏鄉親,指著孫有慶和李玉香的麵怒罵:“你們夫妻兩個可真是喪盡良心啊,就因為沒借你們錢心懷怨恨,工做到一半就撒手而回,要人頂替,成心不讓人好過是吧?你們夫妻兩個連一半的錢都湊不夠才去做工的,又不是我們逼你去的。我可沒沒準備讓你大哥去做工,你們現在這做的是什麼事兒?你做不了,讓你大哥頂替。真是會連累人,要你們有什麼用?幹脆分家算了,省得以後再連累我們,累死累活的為你們收拾爛攤子。”

李玉香聽到她的指責,也很不安,她一直都不如大嫂能說會道,同時又顧及大嫂跟婆婆是姑侄關係,害怕形勢對自己更加不利,急忙解釋:“嫂子,這次真的不是故意的,你消消氣聽我解釋,是前段時間夏荷在有慶腿上咬的那個傷口被水一泡就惡化了,實在嚴重的厲害,才不得不回來的。”

她一個急切,就當眾將自己的親閨女給賣了,周圍人一聽,就轉眼將目光定在了夏荷身上。

孫有慶這輩子都沒有這樣被指著鼻子罵過,還是自己嫂子當著這麼多人的麵罵的,一時羞愧難當,憤恨不已。

這段時間,因為缺錢家裏生了多少嫌棄,受了多少委屈不提,如今丟人都丟到外人麵前了,偏偏說的還是實話,他無力辯駁,隻能漲紅著臉,眼神飄忽猶疑。

正在這時,看到人們的目光都轉到夏荷身上,也不自覺的跟著看了過去。

夏荷此時正站在人群後麵的角落裏,垂著頭,並不往前湊。

她忌憚孫有慶的拳腳和暴脾氣,也明白李玉香的冷眼,本來想著不往跟前湊就能少些難堪,卻沒想到終究躲不過。

成為所有人的焦點,她也有些不知所措,手腳不安的,無處安放。

正在這時,奶奶陶氏開口了:“老大媳婦,你這說的是什麼話?怎麼胡言亂語起來了?小草,你先帶你母親回屋休息一下,安慰安慰她,別擔心啦,你爹出去再做十天就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