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正坐與學位(1 / 2)

“暈!‘中華現在處於5000年來最大的盛世’,真是混帳!謝三千教授真會阿諛奉承!”陳小飛忿忿不平罵道。同時右手怒拍而下,“碰”地一聲響,不是拍碎了椅子扶手。“餓!”陳小飛撫mo著肚子。剛才是右掌和混泥土的親密接觸。根據物理定律,你的手掌對硬物施展多大力量,硬物就會對你的手掌施展多大力量,陳小飛應該感到手掌的疼痛才對。

現在椅子在中華已經是稀罕物事。中華經過全盤向“日我國”學習,認為席地而坐是古代中華文明的精華之一,體現了先人深邃的智慧,對身心體都有各種益處,應當予以恢複。

百餘年來,中華政府不斷造勢宣傳,這一優良傳統終於得以恢複。

席地而坐對人的身心體有各種益處?

中華古人初始的生活起居狀態是一種平麵,席地而坐,擇地而臥,身體受力重心不離“地麵”,是以謂之“平麵”起居方式。這種起居方式也傳給了日我、朝險。

與“平麵”相對的,是西方人的“立體”起居方式——即身體重心離地,以椅、凳作為支撐工具。二十一世紀的中華人早已習慣坐著椅子、伴著高高的桌子生活,其實這本是“西式”的起居方式,西式起居與中華文明結合,博大包容之下相伴的是原生文明的失落。

自椅子從西方舶來之後,中華人的起居方式,就漸漸由平麵變為立體,由席地而坐變為垂足高坐。這種變革始於五代,興於宋朝。宋朝社會,隨著市民階層的崛起,中華進入平民時代,市井的活躍,經濟的繁榮,使椅子終於在全社會普及開來,以至上至皇家,下至平民,都坐到了椅子上生活,中華人的起居方式終於發生根本性變化——從“平麵”變成了“立體”。這種改革給中華人帶來了深刻的影響,由於不坐地了,所以就用不著脫鞋了,中華人曾跟日朝人一樣的除履席居的習慣就此革除。而由於坐在椅子上比坐在地上高出了許多,所以桌案也必須升高以求適應,桌子高了,一係列的家具也隨之升高,相應的,房間窗戶也要升高,進而導致建築結構的變化等等……

不光如此,“立體”起居還給中華人造成了心理和精神氣質的變化。席地坐通常有兩個姿勢:跪坐(跪坐有個更好聽和莊重的稱呼叫正坐)和盤腿坐(古人稱胡坐)。姿勢很優雅的正坐是最能體現華文明端莊、肅穆、寧靜、謙恭等禮儀風範的坐姿。然而由於椅子的到來和普及,這種優美的身體符號沒了。

正坐是一種身心鍛煉,可以有效的提煉人的禮儀氣質。五代宋以來擯棄了正坐的禮俗,中華人的精神氣質也變了——端正平穩變成了歪斜不定;原本的典雅漸沾市儈、粗俗之氣;人與人原來誠摯地正麵相對,變成了坐在椅子上側身相顧,坦誠、信任的品格從此漸失……

正坐是很能鍛煉人的禮儀修養的。這就是為什麼日我人的禮儀氣質強於現代中華人的原因。也許有人把西方人作為反證,但不同文明圈的人有不同的氣質,因此有著不同的美學評判與分析。

正坐是一種利大於弊的坐姿,是一種鍛煉,對身體存在諸般好處,這已有醫學證實。首先,習慣跪坐能減少駝背的發生。第二,膝骨性關節炎的發病率也比較低。此外,跪坐對男性健康的好處更大,能減低陽痿的發生率!

難怪中華古代的文人,從外在形象到心靈狀態,直到唐代還有一種健康、剛毅的氣質,“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詩人李白的剛健瀟灑形象無時無刻不縈繞在文人腦海。

入宋以後,則漸成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形象,柔弱萎靡,心靈漸趨病態,陽剛之氣大不如前。原來宋以後的文人,長時間坐在椅子上,擠壓yangwu,實際上就是戕害自己的男性功能,也就等於損害自己的陽剛性,即使沒有坐成生理陽痿,也多少使自己精神氣質上有些陽痿了。而整個民族的男人們,都是以這種慢性戕害男性功能的方式坐著,因此整個民族的陽剛之氣也就下降,所以自宋以降,中華在外族麵前屢受屈辱,不複漢唐之雄偉。

其實正坐的優處還不隻如此,它真正的意義是吻合中華古人的哲學思維和對待天地的態度。坐於地,表達了對大自然的親近,而采取跪坐,則表達了對大自然的敬畏,這正是中華文明的原道精神;與之相對的是西方人“淩空而起”的“立體”起居,象征著疏遠自然、不敬天地,故西方人熱中改造自然。

純粹的中華哲學精神就是跪於天地之間思考,這是典型的東方思維修煉,講究的是頓悟,是靈光的閃現,是一瞬間就使思維達到終點。與之對應的西方人思維,反倒是一種四平八穩的思維,它不講究頓悟,不需要太靈光,重視的是過程,重視老老實實地推論,所以西方人的邏輯演繹能力強於中華人。這兩種思維各有優長,由於文化背景各異,很難兼而優之,但要俱失之卻並不難。也許是巧合,自中華人普遍地從地上站起坐到椅子上去以後,中華人的思維從此走向僵化,曾經有過先秦的深邃、魏晉的靈睿、盛唐的飛揚,而自宋以後,則漸趨僵死、老邁、枯燥、壓抑。中華人一貫擅長的東方思維能力亦步亦趨地下降,隻有在禪學中還得到了幾許繼承,而邏輯思維更是自古以來的弱項,從此以後,中華文化呈萎縮不前之勢,蓋因中華人的優勢思維正在減弱,而劣勢思維也未能增強之故。當中華人全部習慣坐椅子的時候,這時的日我人突然又模仿起中華古人的跪坐了(注:日我自唐朝學去了跪坐,但在國內推廣卻是十二世紀以後的事。另外,朝險人更習慣盤腿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