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東漢末年﹐宦官為禍﹐外威爭權﹐以至民不聊生﹐衣食無繼﹐時疫盛行﹐盜賊四起﹐禍亂不絕。時有張角兄弟遍施符水﹐聚納豪眾﹐繼而掀起了逆亂之潮﹐波及八州﹐天下為之顛狂。
百姓惶惶﹐仕宦亦有旦夕之危。
後得漢末三傑――盧植、皇甫嵩、朱雋﹐各提兵馬﹐領天下英豪攻之﹐三張皆亡﹐亂始稍平。
靈帝崩,少帝即位。大將軍何進與司隸校尉袁紹謀誅諸閹官,太後不從。進乃召卓使將兵詣京師﹐廢少帝立獻帝﹐淫威天下﹐因而引得諸侯並起。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
元月
關東兵勢大起。
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兗州刺史劉岱、豫州刺史孔伷、河內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並奮武將軍曹操同時舉兵﹐共擊董卓。
董卓盡起關中虎狼之兵﹐以呂布、華雄、李傕、郭汜等將﹐欲與關東英雄決一雌雄。
一時﹐天下震蕩﹐四海波瀾。
雒東之地更是將星閃耀﹐英雄輩出﹐世人的目光盡聚於此。
然而﹐就在十數路諸侯共擊國賊﹐兵指雒陽之機﹐距此數百裏的另一處也在上演著生死之戰。
※※※
河東!
呂梁山之南﹐王屋山之東﹐西南皆臨黃河﹐距雒陽西北五六百裏﹐大禹曾在此治水﹐夏朝也曾在此定都。
春風拂過汾河中段﹐一處名叫白波穀的地方﹐一片黃色的衣巾劈哩啪啦隨飄揚﹐隨風而起的還有震天動地的吼殺之聲!
「蒼天已死﹐黃巾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這句來自太平道天公將軍張角的反言一出﹐河東大地立即掀起了巨震。
黃巾餘帥郭太在這汾河之畔的白波穀立軍起勢﹐兵指河東﹐又有南匈奴單於於扶羅相助﹐兵威大造﹐披靡四方。
這便是「白波軍」。
※※※
董卓剛立獻帝﹐關東勢危﹐派遣女婿中郎將牛輔提關中之兵渡河來剿﹐卻久戰不能勝﹐隻得引兵兵退守城廓﹐再也不敢野外相峙﹐同時派兵往雒陽求助。
白波軍越戰越勇﹐四方聞勢皆來助﹐到了初平元年﹐已聚集了十數萬人﹐山林鄉野盡是黃巾。
董卓見山東聯軍聲勢浩大﹐害怕白波軍南下渡河﹐切斷雒陽通往關西的去路﹐這派遣重兵﹐命大將李傕領軍﹐北渡過黃河﹐助牛輔同擊白波軍。
郭太聞李傕來﹐急召楊奉、韓暹、胡才、張樂等等白波帥聚攏各地兵馬﹐欲與李傕決戰。
一場大戰﹐在河東大地上展開。
※※※
天色昏昏﹐濃雲蔽日。
一時狂風大狂﹐旌旗翻動﹐春時的空氣透著極度壓抑的氣息﹐讓人窒息。
白波軍一方都是農民遊民﹐手裏拿著最原始的武器﹐一個個麵有蔡色﹐為了吃口飯﹐造反起事﹐眼裏早已沒有了生死之事﹐隻有向前﹐才有一絲生機。
陡然!
一人蹤馬當前而立﹐頭包黃布﹐肩裹黃巾﹐身著重甲﹐手執大刀﹐正是白波渠帥郭太。
隻見那郭渠帥擎刀向天﹐高聲而呼﹕
「蒼天已死﹐黃巾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殺!」
「殺――」
喊殺聲震天動地﹐神驚鬼泣﹐四處刀槍並齊﹐斧鉤齊出﹐寒光閃動﹐殺氣如潮。
數以萬計的白波軍身裹黃巾﹐邁開步伐﹐朝著董卓軍走去……
提劍的﹐持槍的﹐擎刀的﹐舉斧的﹐拿盾的﹐跟著郭太慢慢向前﹐口中一遍遍皆喊著「蒼天已死」四句。
雖隻有四句十六字﹐卻似西天佛音﹐真君金言。
膽氣、豪氣、血性都提昇到極至﹐眼裏隻有敵軍﹐隻有刀劍兵器﹐隻有殺戮與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