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長的意思是···咳咳···我命不久矣?”
村尾的房間內,吳中子與書生相對而坐。
書生名為趙誌安,正是村長那一心想要科考的孫兒。
“我專修卦象一道,於天數人命鑽研頗深,可以看得出公子印堂發黑,死氣纏繞,大禍之日就在眼前。
還請公子相信我的話。”
趙誌安臉色蒼白,露出輕鬆的笑意,“我自然相信道長,我生來體弱多病,近日來,身體越發每況日下,自是能感覺到大限將至。”
吳中子心中不忍,但即使是他,也無法逆轉乾坤,挽救將死之人。
除非,修仙。
想到這裏,他當即開口,“我乃天機閣長老,可以將公子引入修仙一途,延長壽命。”
本以為,趙誌安會興奮應下,沒想到,他隻是麵色平靜:
“吳道長,修仙之後,我可還能繼續科舉,報效大唐。”
吳中子麵色猶豫,法不可輕傳,既然修行了天機閣的道法,自然不可再向其他勢力效力。這也是無心老人親自來尋找他的原因之一。
“既然修行了天機閣的道法,就要與前塵往事切斷聯係,於天機閣中潛修。”
趙誌安理解地笑了笑,“既然如此,多謝吳道長厚愛,誌安並無修仙的意願。”
吳中子不理解,“難道趙公子看來,科舉比性命還重要嗎?”
聽到這話,趙誌安目露追憶之色,良久,方才緩緩道:
“吳道長,這是誌安一生之夙願。”
吳中子突然覺得很可悲。
作為天機閣高層,自然明白科舉之事,不過唐皇選拔人才的一種方式,卻能讓趙誌安這樣的人不惜性命,也要參與。
上位者隨手一擺,底層百姓性命相爭。
凡人如此愚昧,如此可笑。
他突然想起無心老人的話,唯修仙得以超脫,唯登仙方能永恒。
“我的選擇,真的是正確的嗎?”
他喃喃自語,不由對自己離開天機閣的行為產生懷疑。
次日拂曉,村長便帶著三藏來到趙誌安的房間。
他向趙誌安介紹三藏的身份,便帶著眾人退出,獨留三藏勸導。
“三藏大師是阿爺請來說服我放棄科舉的吧。”
三藏還未開口,趙誌安便直接道破三藏此來的目的。
三藏麵色平靜,“老仗確實這樣請求貧僧,不過貧僧並沒有答應。”
趙誌安臉上露出意外神情,這時又聽見三藏繼續道,“趙公子如此執著於科考,定然不是為了榮華富貴,還請告訴貧僧詳情。”
趙誌安盯著三藏看了好一會兒,站起身子,負手長歎:“大師果然慧眼如炬。”
他醞釀了一會兒,緩緩開口,“先父,是個體弱多病的書生。
他之所誌,唯安國。若想實現抱負,唯科舉一途。
先父昔日待我極好,隻是,卻逝於科舉途中。”
聽到趙誌安講起傷心往事,三藏麵露不忍,低念佛號。
趙誌安繼續說道,“科舉於我而言,已非簡單的科考,乃是先父之遺誌,我此生之夙願。”
父親做不到的事,兒子來替他完成。
終其一生,唯此一事。病疾加身,矢誌不渝。
三藏開口問道,“若是趙公子也未能完成,又當如何。”
趙誌安坦然微笑,“唯有盡力而為,便不愧此生。”
三藏神色敬佩,“貧僧明白了。貧僧不會再勸趙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