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這就是當領導的好處,有難題的時候可以讓下屬全權負責,但是出了問題,責任也會讓下屬承擔大部分責任,自己承擔的責任就小了很多。追究的時候重責下屬,自己一句輕信了小人,便可以輕輕的翻篇。
行者道:“依老孫說,你在這裏也好,自古道,千裏姻緣似線牽哩,那裏再有這般相應處?”
唐僧還是想的太美了,居然想取經隊伍都留下來,唐僧問孫悟空:“徒弟,我們在這裏貪圖富貴,誰卻去西天取經?那不望壞了我大唐之帝主也?”
意思好像是說:徒弟,想個辦法,如何取到真經,別讓大唐的帝王失望。
沒等孫猴子回答,女兒國的太師先搶著說了:“禦弟在上,微臣不敢隱言。我王旨意,原隻教求禦弟為親,教你三位徒弟赴了會親筵宴,發付領給,倒換關文,往西天取經去哩。”
人家根本就沒考慮讓你們都留下來,這下唐僧如果有一絲絲想留下來的心思徹底斷絕了。
還是孫猴子腦瓜夠靈活,立刻想出了對策,準備先答應下來。孫猴子把太師他們打發走了之後,告訴了唐僧,孫猴子的計策,確實是好主意,既能走脫,還不至於傷人性命。
事情都是按照孫猴子的計劃在發展,觀音大士越是覺得孫猴子真是機靈,有前途。
不過有這麼個小插曲還是引起了觀音大士的注意,雖然女兒國王一門心思的“匹配夫婦去來”,但女兒國王居然發現通關文牒中沒有三個徒弟的姓名。
這是唐三藏疏忽了呢還是其他的原因?如果取經成功回到大唐,唐王肯定會論功行賞,一看通關文牒,隻有唐三藏一個人的法名,你說那幾個徒弟該怎麼賞呢?
按照口頭的還是按照書麵的?問題是書麵上沒有呀。
所以孫猴子他們的這個便宜師娘還是給他們做了不小的貢獻,讓他們登上了通關文牒,是文牒上有名有姓的人了。
事情的發展還是比較順利的,孫猴子他們吃飽喝足之後,讓唐僧送他們出城,不過到西關之處,唐僧立刻改變了態度,對女王拱手道:“陛下請回,讓貧僧取經去也。”
別不別扭?自稱貧僧的和尚卻使用世俗的拱手之禮,觀音大士覺得這是唐僧有意為之,原因很簡單,正如女兒國王所問:“喜筵通皆吃了,如何卻又變卦?”
就是呀,有媒婆,有主婚,連喜筵都吃了,說明什麼?女兒國王心心念念的事情還沒做呢,她就變成了有夫之婦。唐僧呢?當然了,還是貧僧,繼續取經。
但是事情還是出了意外,唐僧被一個隱藏在人群中的女子,弄陣旋風,嗚的一聲,把唐僧攝將去了。
公然在人群中把唐僧抓走的妖怪還真不多見,大多數的妖怪都是在荒山野嶺,這個妖怪真是膽大包天,豈有此理,直接違背了做妖怪的道德。
特別是在這西牛賀洲,是佛家的基本盤,居然發生這種事情,此妖怪一定不能留著,太過分了。
觀音大士非常的氣憤,不過他要繼續盯著取經的隊伍,看看這妖怪是什麼來曆,如果孫猴子他們不行,自己就會果斷出手相幫,對於這種沒品的妖怪,觀音菩薩都不準備等取經隊伍來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