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兒有淚不輕彈,隻是未到傷心處,看來這孫猴子現在真是被傷到了心了。
菩薩教木叉與善財扶起,好言相勸道:“悟空,有甚傷感之事,明明說來,莫哭莫哭,我與你救苦消災也。”
觀音大士聽完孫悟空訴說過往,解釋道:“草寇雖是不良,到底是個人身,不該打死,比那妖禽怪獸、鬼魅精魔不同。那個打死,是你的功績;這人身打死,還是你的不仁。但祛退散,自然救了你師父,據我公論,還是你的不善。”
觀音大士覺得自己說的都很虧心,但也不能硬說猴子沒錯呀,唐僧畢竟是取經小隊的領導,適當的時候還是要維護領導的權威的。
不然今天猴子過來告狀,就說唐僧的不是,明天豬八戒來告狀,也說唐僧做的不對,那以後誰還聽唐僧指揮呀?該維護的時候,當然要適當維護一下,雖然觀音大士認為猴子沒做錯。
孫猴子也理解觀音大士,噙淚叩頭道:“縱是弟子不善,也當將功折罪,不該這般逐我。萬望菩薩舍大慈悲,將《鬆箍兒咒》念念,褪下金箍,交還與你,放我仍往水簾洞逃生去罷!”
觀音大士笑著說道:“當年佛祖隻給了緊箍咒,沒給鬆箍咒。”
孫猴子要告辭,去找如來佛祖,讓佛祖給他褪下緊箍咒。
觀音大士明白,這是猴子故意這麼說的,他是讓觀音大士給他主持公道,不然他就撂挑子不幹了,而且理由很正當:不是他不想不幹,是唐僧不要他了。
兩個關鍵問題,第一個,猴子氣不順。
第二個,唐僧氣不順。
對於第一個,讓猴子出了氣就可以了,第二個嗎,唐僧氣不順,想辦法讓他氣順就可以了。
孫猴子不是那種沒有分寸的,應該知道下手的輕重的,不過這事還需要比較好的演技才行。
所以觀音大士準備先開始她的表演。觀音大士端坐蓮台,運心三界,慧眼遙觀,遍周宇宙,霎時間開口道:“悟空,你那師父頃刻之際,就有傷身之難,不久便來尋你。你隻在此處,待我與唐僧說,教他還同你去取經,了成正果。”
觀音大士讓孫猴子待在潮音洞,侍立於寶蓮台下,有自己和落伽山的這麼多神仙作證,猴子肯定不會被懷疑。
孫悟空從唐僧那邊到潮音洞沒用了一個時辰,回去自然也不會用上一個時辰。孫猴子的本領觀音大士是知道的,所以讓孫猴子用個身外身的法術是不會太難的。
唐僧也確實欠教訓,真不知道好歹,前麵孫悟空立了那麼多功勞,唐僧眼睛一閉,什麼都沒看見。孫猴子殺了幾個強盜,唐僧就看到眼裏了,要一門心思的把孫猴子趕走。
就是因為孫猴子不聽話,讓他吃癟了,他就這麼絕情。光緊箍咒就念了這麼多遍,換個人早就翻臉了。
這件事還需要多方的配合才行,天庭那邊觀音大士聯係太白金星和李天王,讓他倆在天庭幫著遮掩。
地府那邊更簡單了,有地藏菩薩呢,而且地藏王菩薩還是非常關鍵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