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猴子反駁時居然用了一首後人的古詩:“隻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這好像是那北宋的名相寇準寫的《詠華山》的前兩句吧,後兩句最為能知過去未來事的觀音菩薩還是知道的:“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孫猴子用的地方雖然很不錯,但年代不對呀,你怎麼用後人的詩,反駁前人的話?
當然無聊了他們也會打鬧玩耍,不然總是繃著一根筋愁眉苦臉的,那直接就是苦行僧了。
觀音大士突發發現居然好像非常羨慕他們的生活,自己長期在體製內,當然作為封疆大吏,是享受不到朝九晚五的福利的,越是位高權重,在享受權力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會承擔權力所帶來的責任。
現在那個高級領導不是隨時待命?日程都被各種事務排的滿滿的,觀音大士覺得自己雖然有萬千的化身,但還是不夠用,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神仙也一樣。
所以寬慰一下那些經常做善事,祈禱的人,不是沒有回報,隻是神仙們暫時還顧不過來。等下輩子,或者再下輩子,反正總會有一輩子能趕上,千萬別是作惡的時候正好被神仙們趕上,聽說有那麼一個叫什麼定律,好像很準、很神似的。
翻過高山,眺望……不好意思,這裏沒有大海,想看大海,來本菩薩這邊,這裏有無盡的大海,全是水的大海。
透過伽藍傳來的畫麵,忽見祥光藹藹,彩霧紛紛,有一所樓台殿閣,隱隱的鍾磬悠揚。
觀音大士一看,立刻認了出來,這裏不是她這個菩薩能管的,不過這裏的主人應該會很有分寸,隻不過會耽誤幾天時間罷了。
越接近西天,觀音大士感覺越是無奈,在靠近南贍部洲東土大唐的區域,自己不說是橫著走,但自己所到之處,無不披靡,就連最厲害的鎮元大仙也會給自己幾分薄麵。
但是從金皘山之後,觀音大士發現,自己能搞定的劫難好像越來越少了,不是自己不行,是妖怪們的後台太硬。
看來南贍部洲的東土才是自己的樂土,那裏的人們雖然佛祖說他們是“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正宗。”
但他們卻是非常敬重觀音大士呀,自己的留雲下院雖然遭受大火,但現在照樣香火旺盛。觀音大士暗自決定等三藏真經傳到東土,自己一定會對這片土地多加護佑。護佑不是忽悠,可懂?
想到此處,觀音大士期盼取經隊伍能盡早功成,她好早點專心看顧東土。
因此觀音大士繼續觀看取經隊伍的動向,雖然孫猴子的火眼金睛不咋地,辨認妖怪經常失效,但這次看的還是比較準的。
孫猴子所說:“禪光瑞藹之中,又有些凶氣何也。觀此景象,也似雷音,卻又路道差池。我們到那廂,決不可擅入,恐遭毒手。”
這句話在觀音大士看來是非常準確合理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