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大士心裏想,就憑現在的表現,唐僧也該得到正果,心中存有慈悲之念,為人有仁慈之心,這說明東土大唐的風俗真的很好,自己送金蟬子去那邊投胎真是做對了。
為什麼在南贍部洲的東土大唐這麼好?雖然佛祖說:“南贈部洲者,貪淫樂禍,多殺多爭,正所謂口舌凶場,是非惡海。”
而佛家還說佛家的大本營西牛賀洲“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那是佛祖為了傳經,給自己臉上貼金呢,在西牛賀洲,隻要是勤勉努力看經念佛,不斷行善積德的僧人,都指望下一輩子能轉世投胎到南贍部洲的中華那邊去。
你看在西牛賀洲烏斯藏界生長的豬八戒就跟唐僧的想法不一樣,豬八戒說道:“師父,你是怎的起哩?專把別人棺材抬在自家家裏哭!不要煩惱!常言道,君教臣死,臣不死不忠;父教子亡,子不亡不孝。他傷的是他的子民,與你何幹!且來寬衣服睡覺,莫替古人耽憂。”
聽起來很有利,但是作為一個人來說,是說不出這樣的話,幸好豬八戒不是人。
在這方麵還是孫猴子和沙和尚比較明白事理,跟唐僧的想法差不多,他倆還給出了解決的方案,他倆就是屬於有禪心的。
觀音大士原來對唐僧的濫好人做派有些不滿,今天一看,唐僧還真不僅僅是濫好人,他從小在中華接受的教育就是仁心仁道。
你看唐僧聽孫猴子說他斷不教他傷了那些孩童性命,唐僧不顧自己是師父的身份,急躬身反對行者施禮,而且求猴子問道:“徒弟啊,此論極妙!極妙!但隻是見了昏君,不可便問此事,恐那昏君不分遠近,並作謠言見罪,卻怎生區處?”
孫悟空笑道:“老孫自有法力,如今先將鵝籠小兒攝離此城,教他明日無物取心。地方官自然奏表,那昏君必有旨意,或與國丈商量,或者另行選報。那時節,借此舉奏,決不致罪坐於我也。”
這點小事對孫猴子來說易如反掌,他召集本地的神仙,再加上揭諦功曹等神仙,一起做法,輕而易舉的就把藏到別處,孫猴子還特別貼心的讓這些神仙給小孩果子吃,暗中護持。
觀音大士合掌稱善,這麼做才是好樣的,唐僧是,孫猴子更是,吾道不孤。
觀音大士也想知道國王到底是什麼樣,那個國丈到底是什麼東西,怎麼如此缺德。觀音大士倒是不介意讓地藏王菩薩略施手段,讓那國王早點讓賢,他還想延年益壽,早點見鬼去吧。
作為一國之王,即使你有想長壽的欲望,但前提是不能濫殺無辜,胡亂作死。不能因為你是國王,你有對國民生殺予奪的權力,你就胡作非為,你要知道人在做,天在看,舉頭三尺有神靈。
隻有行仁道的君主才能布霸道,不然不用別人出手,自己的國民在被壓迫到一定的階段,就會揭竿而起,讓你早點去見閻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