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嗅到商機(1 / 2)

“雪梅,把這個帶上”。

沈雪梅吃完飯準備離開老宅時,賈老太太把一個竹籃遞到她手上:“雞蛋是剛下的,睡覺前用開水衝個喝,養養胃”。

“這竹籃好漂亮呀”!

看著老太太遞過來的竹籃,沈雪梅兩眼放光,雞蛋她沒興趣,而是被竹籃驚豔了!

“看你這大驚小怪的樣?又不是沒見過竹籃,不就是個盛東西的家什嗎,有什麼漂亮不漂亮的?比這更漂亮的,你爺爺也能編出來”!

沈雪梅誇張的表情,讓賈老太太有點莫名其妙,她不知道換了芯的孫媳婦是第一次看見竹籃,所以嗆白了她兩句。

沈老板雖然性格潑辣豪放,但偶爾會有點小呆萌,這一點倒是和原主有點相似。

被老太太嗆白,她一點沒往心裏去,她的心思此刻都在竹籃上。

摸著手中光滑溫和,毫無毛刺感的竹籃,她的大腦在飛快地轉動——

一個盛雞蛋的竹籃都能編織的如此精美別致,賈老爺子這手藝,如果在後世,不知得碾壓多少竹編名人?創造出的財富那不是得老鼻子去了?!

上輩子在裝修行業撲騰了那麼多年,沈雪梅對各種家居和裝飾品都很有研究。

她喜歡純天然的東西,對竹製品和各種竹編器具更是情有獨鍾。

竹製品在後世很受追捧,竹編在後世不僅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還被那些有藝術情調的人,做成了一種高端文化產業。

竹博會上,一幅用竹子編織成的鄉間風情畫,不僅驚豔了無數老外,還能賣出二三十萬的價格。

有些竹編工藝品和竹編畫,因為炙手可熱,購買者要先交一半訂金,藝人才能動手編織。

同樣的東西,因為所處時代不同,待遇卻天差地別。

看來,時代的局限性真是不容小覷啊!

賈老太太對竹編的冷漠態度,讓沈雪梅很難理解,在後世被追捧的東西,這個時代的人為什麼不把它當回事?

......

原主的記憶裏,大官莊村曾經是墨水縣有名的“編製村”,大官莊竹編已經傳承了600多年。

竹編興盛時,村裏人幾乎家家戶戶都做竹編生意。

那時候,連孩子們都喜歡竹編,白天上學,晚上做完作業再在燈下跟父母學手藝。

淩晨三四點鍾,村裏就有人挑著竹編到縣城去賣。

那些結實耐用的竹編產品,不僅在周邊縣市暢銷,還遠銷東三省。

竹編從50年代後期一直到70年代中期,曾經一度發展成大官莊村的致富產業。

70年代後期,因為社會製度的影響,大官莊的竹編產業才被迫中斷了。

雖然生意不做了,但大官莊的竹編手藝一直還在,隨便拉出個七大姑八大姨,叔叔舅舅來,都有幾十年的編織經驗。

賈家是竹編世家,祖上的竹編手藝在墨水縣曾經聞名遐邇,靠著竹編生意,他們一代代都過著殷實富足的日子。

世代傳承的竹編手藝,到了賈承祖賈老爺子這裏,已經傳了13代,他獨成一絕的編織技藝,一直無人能及。

賈文越曾多次對原主說起大官莊竹編,還給她講過很多賈家的竹編故事。

作為竹編傳人,賈老爺子12歲時,就能用竹子編織出各種別人意想不到的物件。

是竹編,成就了他和賈老太太的美好姻緣。

賈老太太是大戶人家的千金小姐,娘家當年財大氣粗,不僅在鄉下擁有很多田產,在縣城也有若幹買賣。

她的父兄都有過科舉功名,都曾經是當地很有名望的鄉紳。

老太太年輕的時候,不僅生得雍容華貴,氣質天成,而且性情剛毅,為人豁達。

待字閨中時,她的美貌和才情,不知讓多少男人朝思暮想,夢寐以求過。

當年那些前來求親的達官貴人和富家子弟,都快把她家的門檻踏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