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炸地瓜幹的確賣火了!
它的銷量,在沈雪梅的努力下,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在增加。
汽車站和一中門口,每天的銷量都穩定在100斤左右,城關大集則每個集日都能賣200多斤。
沈雪梅第一次帶著油炸地瓜幹去城關大集時,是在賣農產品那裏擺的攤。
雖然她使出了和在一中門口同樣的招數,像王婆賣瓜一樣賣力吆喝,但效果並不理想。
沈雪梅那天帶了60斤油炸地瓜幹,原以為能輕輕鬆鬆地出手,誰知道,直到快下集時,還剩下十幾斤沒賣掉。
可能是油炸地瓜幹在大集上“水土不服”吧?沈雪梅在為銷量不好找原因。
大集上的農產品應有盡有,人們挑選的餘地大,地瓜吃膩了,誰還會把油炸地瓜幹放在眼裏?!
既然水土不服,沈雪梅不想在大集上繼續浪費時間了。
她準備先去油條攤吃飯,然後帶著剩下的油炸地瓜幹去一中或汽車站,就是連連晚,也得把它們全賣出去。
......
油條攤的生意一如既往地紅火。
看沈雪梅挑著扁擔嫋嫋婷婷地走過來,老板娘連忙笑著和她打招呼:
“呦,姑娘你這是......袋子裏裝的啥”?
“嬸子,我開始做生意了,咱都彼此熟悉了,以後別叫我姑娘,喊我雪梅好了”。
“雪梅?這名字怪好聽的!我男人姓劉,以後你也別嬸子、嬸子的,前邊加個劉,叫我劉嬸子好了,這樣聽了親切”!
“哦,對了,你做的是啥買賣,袋子裏裝的啥”?劉嬸子一邊給沈雪梅拿油條,一邊好奇地問她。
“我賣的是油炸地瓜幹,不過在大集上銷路不怎麼樣,還剩下一些沒賣掉,一會兒要去別的地方看看”。
“在大集上不好賣?這遠近聞名的熱鬧集市,還有賣不了的東西?是你沒選對地方吧”?
劉嬸子有些不相信地看了一眼沈雪梅,然後,拿起一塊地瓜幹放進嘴裏:
“這麼好吃的東西能賣不掉?我還真不信”!
她把油炸地瓜幹往案板上一放,和她的油條擺在一起,大聲吆喝起來:
“各位,別光吃油條啊,我這裏還有更好吃的東西!既可以充饑,還可以當零食。吃飽喝足了,走的時候帶上點,給家裏的老婆孩子解解饞”。
劉嬸子雖然長得五大三粗,看上去粗枝大葉,但她嘴巴骨利索,在集市上很有號召力:
“這東西又香又甜還咯嘣脆,比油條好吃,還不貴,一斤隻賣4毛錢,大家都過來嚐嚐,保證讓你吃到停不下來”。
一聽說還有比油條更好吃,還能當零食的東西,正在吃油條的男人們都大聲招呼:
“老板娘,光說不練,咧著嘴瞎咋呼啥?拿過來嚐嚐,好吃我們買兩斤帶回去,好哄家裏的母老虎開心”。
男人們轟笑著和劉嬸子尋開心。
這些趕大集的男人們,不管是賣東西的還是買東西的,兜裏都多多少少揣著錢,好不容易來趟大集,能買點巧頭帶回去哄老婆孩子開心,誰還在乎塊兒八毛的?
劉嬸子為什麼買賣做得這麼好?因為她熟知人性。
尤其在揣摩男人心理方麵,四十多歲的她比沈雪梅高明得多。
男人的手大都比較鬆散,來她這裏吃油條的,又大多是男人,油炸地瓜幹在她這裏,銷路肯定錯不了。
說說笑笑間,劉嬸子就把十幾斤油炸地瓜幹,推銷給了那些沒把塊兒八毛看在眼裏的男人們。
“我說你沒選對地方吧!賣農產品那裏,去的大多數是婦女和上了年紀的老人,鮮地瓜便宜的沒人要,他們怎能舍得花錢買你的油炸地瓜幹”?!
劉嬸子一邊把賣得的錢交到沈雪梅手裏,一邊用人生經驗給她上了一堂課。
“嬸子,這錢我不能全要”。
劉嬸子幫自己賣東西雖然是舉手之勞,但也不能讓人家白忙活,況且她還把油炸地瓜幹的賣價提高了5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