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辟了新財路,沈雪梅也沒立馬撒手油炸地瓜幹生意。
她做事一向有始有終,隻要劉嬸子和汪大媽還想做這門生意,她就不能因為自己不想幹了閃了人家。
再說,好不容易琢磨出來的買賣就這麼撒手不幹了,她覺得有些可惜。
這買賣也不是不賺錢,它隻是賺得比之前少了,滿足不了沈雪梅越來越大的胃口。
能不能找人接手這個買賣?沈雪梅陷入沉思。
如果有人接手,一來,閃不了劉嬸子和汪大媽,自己也算是有始有終了,二來,也可以給別人提供一條賺錢門路。
思來想去,沈雪梅覺得可以把這個買賣交給李嬸子的兒子做。
李嬸子有兩個兒子,老大李大江,沈雪梅喊他李大哥,老二李大海,沈雪梅喊他李二哥。
李大哥為人老實厚道,老婆王蘭花伶牙俐齒,能說善道;李二哥為人活泛勤快,老婆張秀芝好吃懶做,樣樣比不過妯娌。
好漢無好妻,攤上不如意的老婆,李二哥除了認命,沒有其他辦法,為了把日子過好,他隻有加倍努力。
對李二哥的為人和辦事效率,幾個月下來,沈雪梅十分滿意,明年,她還打算讓活泛勤快的李二哥幫忙做竹編生意。
油炸地瓜幹這門已經鋪好路的生意,沈雪梅想問問李大哥願不願意做,不管別人怎麼摻和,隻要用心做,這門成本小的生意還是有錢可賺的。
李嬸子是個實在人,她和賈老太太娘家是一個村的,雖然論輩分她比賈老太太小了一輩,但兩個人很能合得來。
兩家做鄰居這麼多年,彼此都多有照顧。
賈文越與家裏失聯後,李嬸子時不時的就會來安慰賈老太太,人前人後常幫她說話。
她的兩個兒子,一到農忙季節,就會幫賈老爺子幹些莊稼地裏的活。
人與人之間的情誼,不就是這樣你幫我,我幫你,一次次幫出來的嗎?
“奶奶,咱這油炸地瓜幹買賣做到今天不容易,就這麼撒手不幹了有些可惜。不知道李嬸子家的大哥想不想做?如果他想做,咱讓他接手吧,我鋪下的那三條路,他隻要順著走,肯定能賺到錢”。
沈雪梅征求賈老太太的意見。
“雪梅,你這個想法好,夠大方,像我”!賈老太太又開始王婆賣瓜。
“人與人之間就得互相幫襯,我去告訴你李嬸子,讓她問問你李大哥想不想接手”。
見孫媳婦這麼大方,賈老太太高興地牙不見眼。
沈雪梅與人為善的豪爽大氣,讓賈老太太想到年輕時候的自己,當年賈家日子過得富足的時候,村裏人誰家有難處,她都會毫不猶豫地出手相幫。
當年張富貴的娘生命垂危,躺在醫院無錢救治的時候,是她讓賈老爺子及時把錢送到張富貴手裏,才救回老太太的一條命。
為了報答賈老太太當年的救母之恩,張富貴開油坊後,沒少照顧賈家。
沈雪梅做油炸地瓜幹生意沒錢買油,賈老太太隻說了一句話,張富貴當天就提來50斤:“嬸子,油開著您用,賬不用急著結,什麼時候您手頭方便了再說”。
與人為善,是賈家的傳統,沒想到到了孫媳婦這裏,還要發揚光大了,賈老太太樂顛顛地去了對門老李家。
“那敢情好,這樣的好事上哪兒找去?也就是你們家的人善良厚到才能這麼做,真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俺家大江正愁找不到賺錢門路呢!不用問他,我替他做主了”。
一聽沈雪梅打算讓兒子接手她的油炸地瓜幹生意,李嬸子樂得一蹦三尺高:
“你家雪梅真是個難得的好媳婦,她現在變得村裏人好像都不認識了,有這樣的孫媳婦,伯娘您光等著享福行了”!
有好事送上門,李嬸子高興地嘴上就像抹了蜜。
別人家為了做油炸地瓜幹生意費了多少心思,她不是不知道,要炸出香甜酥脆的地瓜幹哪有那麼容易,就是勉強炸出來了,進城去賣也未必能賺到錢,賣貨也是一門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