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了好大的勁,沈雪梅才掙脫出家庭主婦的包圍圈。
“雪梅,咋辦?咱帶來的竹編每回都被一搶而空,繼續這樣下去,那些外地販子就急眼了”。
竹編成了搶手貨,老板被人圍著好不容易才脫身,李二哥急得團團轉。
“二哥,你說能咋辦?咱就那麼點地方,就那麼幾個人,打死也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量呀”!
沈雪梅滿臉無奈地看著李二哥,她也不想讓商販們失望,可她無能為力,場地問題解決不了,隻能這麼維持下去。
“雪梅,村裏的竹編作坊租不下來,咱去鄉上租,你看行不行”?
李二哥向來心眼活泛,知道的也比別人多:
“鄉裏有個竹器廠,閑置若幹年了,它比咱村裏那個破作坊大了兩三倍,要是能租下來,雇再多的工人也沒問題”。
“二哥,我聽爺爺說過,長治鄉那個竹器廠是50年代成立的,屬集體企業,曾經很紅火,要租下它來,得和鄉政府打交道,不知道鄉政府能不能租給個人用”?
想租個大地方的心情,沈雪梅比誰都迫切。
真能把鄉上的竹器廠租下來,所有問題都就解決了。
場地太小,給沈雪梅帶來兩個困擾。
一是不能滿足外地商販的進貨需求,每回被他們追在屁股後頭催,沈雪梅都被催得喘不過氣來,二是浪費了她若幹寶貴時間。
一個月6個大集,一個集空5天時間,現在這種狀況下,她一個月隻有6天的時間能創造價值,剩餘的二十多天時間,都白白浪費了。
如果這二十多天時間,她能和大集天一樣,天天有竹編賣,那得額外創造多少價值?
“氣死貓”的火爆銷售,給了沈雪梅新的啟發。
隻有設計編織出新花樣的竹編產品,才能贏得市場,才能真正意義上賺錢。
後世的人能把竹編做成高附加值的文化產業,而且還能牽手國際奢侈品牌,編織出各種包袋進軍時尚界,她為什麼不能開動大腦,設計構思出一些獨具特色,又兼具使用功能的竹編工藝品?
賈老爺子秉承祖輩的技藝,當年在帶著徒弟紅紅火火開作坊的過程中,已經對竹編技藝做出了質地的細化和品相的改革。
要不為什麼老賈家的竹編看上去那麼精致,造型上那麼獨特,在市場上一眼就可以和別人的區分開來?
老爺子承前啟後,為老賈家的竹編傳承盡心盡力,如果自己不能在此基礎上,給竹編增加點有活力的改變,讓老賈家的竹編因為獨具特色,產生高附加值的利潤,豈不是對不起老爺子的手藝和技藝傳承?
要消除這兩大困擾,隻有把場地問題解決了才能做到。
有了足夠大的場地,再適當的增加人數,沈雪梅就可以把竹編產品的編織,在現在的基礎上細分成兩部分。
一部分仍然編織成生活用具,在城關大集上批發,另一部分編織成獨具特色的工藝品,尋找合適的銷路。
“二哥,長治鄉那個閑置著的竹器廠,咱可以考慮考慮”。
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沈雪梅不怕和鄉政府的領導打交道,上輩子練出來的膽識,讓她在這輩子足以應對一切的人和事。
往家走的路上,沈雪梅把自己的設想告訴了李二哥。
“雪梅,你一個姑娘家家的,腦瓜真聰明,也夠有膽量”。
李二哥聽完沈雪梅對竹編大業的規劃和設想,心裏佩服的五體投地,賈文越那小子哪輩子修來的福分,能攤上這麼個聰明又能幹的媳婦兒?
沈雪梅能幹又有想法,李二哥覺得跟著這樣的老板,自己不想過上好日子都難,他身上的幹勁越來越足。
“雪梅,‘氣死貓’又一炮而火了”?
賈老太太看沈雪梅和李二哥早早就從大集上回來了,知道今天的生意肯定又很紅火。
“奶奶,‘氣死貓’不僅又火了,雪梅還被一群老娘們圍著,費了好大勁才脫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