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娶了一朵白蓮花(2 / 2)

也就是碰上人家沈雪梅這樣大方的姑娘才不計較,如果換了別人,肯定會罵他見錢眼開,還要再漲租金,劉鄉長覺得自己開不了口。

“徐書記,這租金還要再怎麼漲?4000元已經不少了”。

劉鄉長很為難,他怎麼跟沈雪梅開口?還有一個月合同就到期了,他是不是得提前告訴沈雪梅?好讓她有心理準備。

......

劉鄉長想把沈雪梅叫到辦公室,和她麵對麵地好好談談,可他打了兩次電話,都沒找到人。

沈老板忙得很,她在尋找開辟新財路的機會。

對竹編廠抓大放小後,沈雪梅大部分時間都在往縣城跑,最近她又和汪大媽打得火熱。

汪大媽已經不在汽車站擺攤了,積累了部分資本後,她現在改行賣服裝了。

墨水人素有經商傳統,除了由來已久的城關大集外,在墨水河的河灘上還有一個河灘大集。

1985年,河灘大集自發的形成了一個服裝市口。

這個露天服裝市口,專門經營服裝鞋帽和圍巾毛脖,衣服扣子等商品。

汪大媽向來消息靈通,聽說賣服裝鞋帽賺錢容易時,她便撤出汽車站,轉戰河灘大集。

沈雪梅第一次在河灘大集上見到汪大媽時,她正噴天吐沫地和顧客討價還價。

4月的天氣一點都不熱,汪大媽卻忙活地滿頭大汗,她擺在鋼絲床上的童裝和圍巾毛脖,一會兒就被搶光。

汪大媽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她性格豪爽,心眼活泛,服裝市口的人沒有一個和她不熟的。

憑借一張鋼絲床和好人緣,她不用任何本錢,每天都能賺到比在汽車站多好幾倍的利潤。

“雪梅,不行你也來賣服裝吧”。

“你看我這買賣做得多容易,不用出去進貨,每天把鋼絲床一擺,隨便從他們那裏拿些貨過來就能賺錢”。

汪大媽指了指幾個搞批發的服裝攤販:“你那麼有本事,像他們一樣去外地進貨回來,嬸子幫你批發,肯定賺大錢”。

服裝市口的衣服都是攤販們從南方批發回來的。

80年代,服裝是最賺錢的行業。

沈雪梅這個活了兩輩子的人比誰都明白,服裝這行是有暴利的,別說80年代,再往後推30年,服裝的出廠價、批發價到終端零售價,都差了好幾倍。

服裝行業最賺錢的不是生產廠家,而是批發和零售商,很多90年代的百萬富翁,都是靠批發服裝發家的。

從縣城回來後,沈雪梅考慮了好幾天,汪大媽說的沒錯,如果她去外地進回服裝來,再批發給別人,肯定賺錢。

可沈雪梅覺得現在進入服裝這一行,機會還不成熟。

一來,河灘大集上的服裝市口環境太差,晴天一身土,下雨天一腳泥,在這樣的地方擺攤做買賣,沈雪梅不太適用。

什麼好衣服用塊雨布擺在地上,或者是擺在鋼絲床上,都成了不值錢的地攤貨。

二來,沈雪梅覺得服裝市口的衣服很低端,它們吸引的大多都是農村人。

沈雪梅不是瞧不起農村人,她覺得如果自己要進入服裝這一行,必須提高檔次,不能隻賺農村人的錢,要讓城裏人搶著掏腰包才行。

沈雪梅雖然很看好服裝這一行,但她不想盲目地進入,她現在已經不像剛重生那會兒,有個賺錢的機會就行。

有竹編廠托底,她現在做事不必太急躁。

“叮鈴鈴......叮鈴鈴......”

沈雪梅正糾結於什麼時候進入服裝行業才是最佳機會時,電話鈴聲響了起來。

“二嫂,是劉鄉長的電話,他讓你抽時間去鄉政府找他,說有事情要當麵和你談”。

“他打電話找你好幾次了”。

電話是賈文美接聽的。

沈雪梅眉頭微蹙:“什麼事不能電話裏說,還要當麵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