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大人跟著領路的村民翻過半山腰,來到山的背後。站在一塊石頭上麵放眼望去,豁然開朗,廣闊秀麗的山穀景色展現在眼前。

沿著蜿蜒奔騰的大河兩邊,錯落著不少土窯,本村的村民已經快人一步開始燒炭了。

所有人都在忙碌不休,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老遠看著都讓人熱血沸騰。

曆川見了暗自點頭,對此十分滿意。畢竟這意味著他管轄的這個鎮子的人們今年冬天多了幾分保障。隻可惜棉花數量有限,棉芯製品的普及還任重道遠。

一行人沿著河流旁邊村民自發開出來的兩米寬的土路一路向前。不時有村民問好,如此積極上進的氛圍讓任何經過此地的人都會感覺心情大好。

跟曆川並排走在一起的左明楊暗自心驚。僅僅炭方這一件事就能讓一個村的精神麵貌有這麼大的變化。他可沒忘記上次來這村裏的時候這還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甚至有些封閉落後的小村子而已。

想到這裏他又看了眼曆川,他倆都是十四歲的年紀,都是被自家長輩舉薦做的官。不一樣的是他是被逼的,而曆川是自己求的。

自己曾經還嘲笑他心比天高,成日白日做夢說一些不切實際的理想。做官不選首領跟前,非要托大來這鳥不拉屎的地方。

更搞笑的是曆家老祖宗放心不下,也拖家帶口的跟著來照看。不就是怕他年紀小拿不住事來給他撐腰的麼。他們幾個留在首府的可沒少嘲笑他。

但現在看著眼前這生機勃勃的景象,他有些懷疑了,興許這小子真不是說大話呢。

幾人走了好長一段路沒見著鐵柱等人,領路的人告知說是在燒紅磚。

幾個人七拐八拐出了這片草地來到一片灘塗。果然又是一番新景象。

隻見地上密密麻麻擺了許多小長方體的泥土塊,一眼看去望不到邊。有微濕的,有半幹的,有剛做的,還有十來名青壯正光著膀子在忙個不停。

走近了看還有許多用微濕的土塊堆疊成窯的形狀,中間有空隙用炭燒了火。

而他們找到鐵柱的時候,他正和一個小女娃娃蹲在地上激烈的討論著什麼。這小娃娃曆川和左明楊都認得,這不就是鐵柱他姑娘麼。幾人都好奇的很。

讓領路的人自行離去以後,三人不動聲色的走到父女倆背後窺探起來。至於他們帶來的小斯隨從早被他們安排去打獵了。

走近一看用磚塊鋪好的小平台上麵放了一張大羊皮。羊皮上畫了一個什麼物件的圖紙。旁邊還有一些注釋。

張東誌見父女倆一人手裏捏著一根用布包起來的細木炭條,頓時恍然大悟,這東西竟然能這麼用,這可比他們傳統的用動物血或者礦物顏料好用且易獲得多了呀。

圖紙當然是小月月通過係統學來的,是一個建造水磨坊的圖紙。這是為後續生產水泥做準備。而兩人爭論的點在於原料大批量運送的時候是用軸承還是滑輪。

小月月的觀點是水力配合軸承滑輪基本能實現半機械化。

而鐵柱則認為軸承和滑輪都還未曾有過,而軸承研發所需要的時間太多了,滑輪更容易獲得,直接人力輔助辛苦是辛苦點,但是好在很快就能實現。

而軸承什麼的聽起來太難做了,更別說還要滿世界去找原材料。

三個見多識廣的大人在背後聽得一頭霧水。

接著又聽小月月反駁道\\\"爹!首領不是派了一個工事屬的大人下來和你一起幹麼,等他來了你和他說說,讓他找他們工事屬的去研究啊,他們肯定快的。如果能實現半機械化節省下來的人力可以種好多棉花呢。\\\"

鐵柱瞬間陷入了沉思。

\\\"咳咳!\\\"

聽到這裏三人是不能再藏了。從磚窯後邊拐出來。

鐵柱見了來人立刻給小月月使了一個眼色,小月月立刻心領神會,也跟著起身見禮。

張東誌頂著曆川和左明楊打趣的目光上前一步道\\\"鐵柱兄弟,在下工事屬張東誌,今後就要在一起工事了,還望共同努力,共創佳績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