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我疑惑之際,大師又緩緩的說道:
“我這一生,共有四個徒弟…”
隨著大師將幾十年前的往事一一道來,我才明白了事情的所有經過。
大師名叫穀元華,道號樂遊真人,和他的道號一樣,樂遊真人生性不愛拘束,隻愛遊曆四方。
六十年前,穀元華四十歲,當初那個饑寒交迫的年代,他做了不少好事,也救助了很多人。
缺糧少食的年代,家家戶戶都吃不飽,更有甚者會賣掉自己的兒女。
其中,照片上的三兄弟,就是被他所救,繼而成為了他的徒弟。
大徒弟名為周斯年,二徒弟名為餘舒,三徒弟名為鍾正。
收他們為徒的時候,大徒弟和二徒弟已經是十七八的年歲,而三徒弟卻還小,隻有不到十歲。
他們三個跟著樂遊真人到處走南闖北,行善積德,一晃,便度過了十年的光景。
轉眼間,樂遊真人已是不惑之年,可噩耗傳來,樂遊真人的師父羽化,他們四人隻得回到太虛山。
樂遊真人的師父去世,隻留給他一個包裹,包裹之內隻有一本書和一個玉佩,連封信都沒留下。
一夜之間,師父死了,樂遊真人也終於明白了身上的重任,至此放棄了雲遊四海的想法,隻想守著道觀,和自己的師父一樣如此。
可自己的三個徒弟還年輕,他們的生活才剛剛開始,糾結之下,他做出一個決定。
那就是讓三個徒弟下山。
他這一生,夢想還沒完成,但師父已逝,他定要守著道觀,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太虛山沒落。
三個徒弟跟他許久,自己沒完成的心願,就讓三個徒弟替他完成去吧。
於是,他將師父留下的那本書分為三份,又將三份書分別贈與三個徒弟。
同時,他還向他們囑咐,不要向旁人提起這件事,包括自己最親近的師兄師弟。
另外,周斯年最為年長,他將師父留給他的玉佩也贈送給周斯年。
至此,他將三個徒弟一並趕下了山。
我拿著大師給的照片,看著他說:
“那,我們應該喚您一聲師祖?”
大師點點頭沒有言語,臉上也沒有任何表情,看不出是喜是悲。
“可是…可是,您不是說,您有四個徒弟嗎?那另外一個呢?”
“另外的一個…”大師笑了一聲:“也就是現在的太虛山的主持了。”
我轉頭看了一眼鍾華,又轉頭看向大師,猶豫的說。
“師祖,那您…您知道那本書…對子孫後代有影響嗎?”
大師笑了笑:“莫說這本書會影響子孫後代,隻要踏上修道的這條路,都會沾染三缺五弊,無子孫後代,也隻是其中一種,鰥寡孤獨殘,錢命權,這其中,必染其一。”
聽他說這個,我猛的看向鍾華。
如果大師說的都是真的,那鍾華…豈不是也會占其中之一?
大師看向鍾華,又看了看我,然後又上下打量我們一眼,隨即再次閉上眼睛。
他緩緩的說:“活體入煞,至陰之體,亦吸亦斥,如此糾纏,至死方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