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總是來得那麼突然,疫情就是那樣。
早上,夏雪還和前同事聊起疫情期間發生的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這段時間更讓夏雪明白:愛人先愛己,先把自己身體養好了,把家照顧好了,才有餘力去愛別人,幫助別人,x這是她花了半輩子的時間體會到。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曆史文明長河中,孕育出無數燦爛而又瑰麗的文化,這些經典文化都是古人先輩們智慧的結晶,也是我們的國粹,這也是我喜歡它們的所在之處。
著於春秋時期的《道德經》也是如此,這部經典之作,不僅給國人們留下很大的反響,讓很多人受益,在國外更是如此。甚至每個猶太人都讀過這部著作,雖然書的篇幅不長,字數也僅僅隻有五千字左右,但書中的智慧是值得後人去學習和借鑒。
文中“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句經典語句,也在很多人身上得到證實。無數人用親身經曆告訴我們,“福禍”本就是相伴相生,普通人根本無法預料結果,在福氣到來之時,禍端往往就隱藏在我們身邊,反之亦然。
疫情爆發前,夏雪的電動車車胎突然紮胎,一個大釘子惹的禍,深深紮進了真空車胎裏,一向被夏雪認為無堅不摧的真空胎,因為一個釘子,完全不能騎,必須第一時間換胎,換成別人可能會覺得太倒黴了,怎麼偏偏紮胎,而夏雪覺得自己很幸運,有種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感覺,因為前段時間,她的電動車開始出現漂移現象,可見車胎磨損厲害,已經沒有相應的阻力來阻止與地麵的摩擦。那時候已經在提醒她一些事情要發生,但是她不以為然,依然我行我素行駛著。而這次紮胎剛好引起夏雪的重視,第一時間聯係維修店老板上門維修,第一時間全部換新,降低或減少日後意外的發生。這也正是: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的表現,誰也不知道發生一件事情到底是好還是壞,隻能說福禍相倚,盡人事聽天命。
人的一生變化莫測又有誰能道清楚,說明白。大家不要認為當前舒適的狀態就能夠維持一輩子,誰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來。就像《道德經》裏麵所表示:人生的每一次禍端,如果我們都能成功地挺過去,那麼,接下來迎接自己的就是福報。那段刻骨銘心的記憶和經曆即將過去或者已經過去,不論是好是壞,隻要勇敢麵對和接受它,大膽地積極向上地過好每一天,未來依然可期。
一,珍惜眼前之事之人,把握美好的未來
既然,不能左右很多事情的發生,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去好好珍惜眼前之事之人,把握美好的未來。
也許,有的人今天還在田野之間辛苦勞作,但是在明天說不定就能一舉成名,當然這樣的典故也不是空穴來風,在當今社會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講個故事:有一家人本來生活過得十分貧苦,甚至一個月吃不上幾頓肉,之後這家人把所有的積蓄拿出來買下一小座山頭,開始挖礦。後來礦產生意越做越好,甚至成了小老板,之後他家又改行做起皮革生意,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富裕。也有那樣的例子,有的人前半生一帆風順、豐衣足食,但是突然有一天遭遇意外,從高處墮到了低穀。我們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會更快地來臨,那麼,我們要從失敗中吸取經驗,從成功中找到平衡,做好自己,過屬於自己的生活,平和安靜。
二,不要輕易定義任何一個人
夏雪總會跟很多人說起:不要輕易定義任何一個人。有的人一生之中大起大落,而有的人一生中可能會十分的平凡沒有太大的起伏,但是也不要輕易的定義任何一個人,也不要將他人一棍子打死。你可能在今天十分看不起這個人,覺得他一輩子都不會有出息,但是你無法預料他會不會在未來走向人生的巔峰。
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馬克思也是如此,成名之前他生活十分困難,甚至居無定所,但是有一家人免費收留了他,之後他一舉成名也給了這家人豐厚的報酬。所以在一個人落魄的時候,我們不應該對他輕易定義,說不定日後他能夠成功。比如我,哈哈…大家可以來鏈接我,萬一哪天非常成功呢。
為什麼要學習?為什麼要學習一些智慧的哲學道理?為了日後在麵對人生中的種種困難時,我們能夠正確對待發生的每一件事,迎難而上,用平常心去對待它,分析它,挑戰它,從而轉敗為勝,成為自己人生的大贏家。
夏雪一直在努力學習,奉承“終身成長,終身學習”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