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將軍覺得,小牛隊的命中率一定會有所回升的,但在第二節的後半段,情況並沒有顯著的提升。
小牛隊的確命中了一些遠投,但零零星星,並沒有成串,這樣很難給到對手有效的打擊。
而在這之後,馬刺隊更是進一步加強了防守端給到的對抗之後,小牛隊又開始了連續的打鐵!
……
看到這樣的情況,不管是主場的球員,還是球員,都有著相同的疑問。
“NBA官方今年不是推出了Nohandcheck規則嗎?怎麼到了季後賽,這麼明顯的對抗,他們卻不吹呢?”
“這還是不是我們的主場啊,怎麼一點主場哨都沒有啊?”
“幹,馬刺隊這麼防守,都不給我們罰球,這是在針對我們?”
……
球迷們的疑問固然不假,要知道,在常規賽,外線球員在進攻之時,一旦防守人有一些接觸的動作,很容易就被吹罰犯規了。
但這種尺度,好像在進入到季後賽之後,便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特別是今晚,不管是納什還諾維斯基,直接進行身體接觸造犯規的動作,裁判一概不理睬。
即便他們抗議,表示不解,也沒有作用。
而裁判們也耐心地解釋道:“季後賽的吹罰尺度就是這個樣子,所以不要總是抱著造犯規的想法了,正常打球!”
……
說起來,即便規則改革了。
但規則是死的,人卻是活的。
NBA的規則是非常具有靈活性的,很簡單的一個走步,有的裁判可能會吹,有的他就不會吹。
甚至是一個上籃的打手動作,不同裁判執法,也會有不同的結果。
說白了,籃球的規則是相對靈活的,所以需要幾位裁判員在場上進行吹罰。
而實際上NBA的裁判,他們的吹罰尺度,並非要保持絕對的公平!
眾所周知,NBA是一個商業聯盟,既然是商業聯盟,那就一切以盈利為第一目的!
規則的更改,自然也是為了盈利!
賽季初Nohandcheck規則的推出,終極目的,就是為了盈利!
自打喬丹退役之後,NBA就沒有後衛能像他那樣地統治比賽了,這也造成了NBA觀賽人數的流失。
雖然有科比、艾佛森這樣的後輩湧現,但比起公牛王朝的巔峰,還是差了不少。
為了讓比賽更具觀賞性,以吸引更多的球迷來關注這項賽事,才有了這個規則的推出。
……
如此,這個賽季的得分榜上,後場球員都出現了大幅度的數據提升,NBA的比賽中,也不再如之前那樣,都擠在籃下去得分,外線進攻更為頻繁,比賽更好看,果然也吸引了更多的球迷關注。
從這點上來看,新規則的出台,無疑是成功的。
但到了季後賽,情況又完全不同了!
畢竟在常規賽,比賽強度沒有那麼大,大家在進攻的版本,都在磨合球隊的進攻,並打起了對攻,比賽的確是好看的。
但在有著“防守贏得總冠軍”真理的季後賽,各支球隊都在防守端做文章,並加強對抗!
他們才不管你什麼nohandcheck規則呢,在這裏,防守必須提到位,犯規數到了,那就換人,總之,在每分必爭的季後賽,決不能讓對手輕易拿到哪怕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