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三雄聚義東漢末年,桓帝禁錮善類,崇信宦官,導致朝政被宦官把持,忠良之士紛紛被害。諸侯各自擁兵自重,不肯向朝廷進貢,漢朝的江山逐漸淪落。等道桓帝駕崩,靈帝即位,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共相輔佐。當時朝政把持在宦官曹節等人手中,竇武、陳蕃密謀伏兵宮門外,準備誅殺曹節,想不到機事不密,被曹節暗中布在兩人處的內奸打聽到了行事的細節,被曹節反過來布下陷阱將兩人殺死。從此以後宦官更是肆無忌憚,朝中大小事情都有他們決定。天下民不聊生,各處不斷爆發規模不等的起義軍,大漢江山已是搖搖欲墜。
靈帝二年,終於爆發了規模龐大,張角、張寶兄弟領導的遍及全國的黃巾起義,朝廷軍隊節節敗退,朝廷更是風雨飄渺。
張角本是個不第秀才,因為多次趕考不中,加上自負才略武功,變得憤世嫉俗。但是開始他並沒有起兵造反的念頭,隻是加入了紫瞳道人在巨鹿郡創立的道教,除了鑽研武功,就是聚眾討論生命的奧秘。畫符念咒,為人治病,並不與官府往來。因為教眾都頭紮黃巾,所以被稱為黃巾教。張角資質出眾,本身武功高強,得到紫瞳道人的傳授以後更是一日千裏。
沒想到巨鹿郡守唐周為了向朝廷邀功,竟汙蔑張角等人聚眾造反,趁黑夜秘密調遣大軍圍住教堂,對黃巾教眾展開了毫不留情的大屠殺,紫瞳道人和近兩千教眾猝不及防幾乎被屠殺殆盡。張角憑著卓絕的武功殺出重圍,逃進大山。
恰好次年正月內,各處爆發瘟疫,張角感到機會來了,於是易容改裝,下山散施符水,憑以前掌握的醫術為人治病,自稱“大賢良師”。很快就聚集了徒弟五百餘人,雲遊四方,聲稱為人治病,實際上是網羅教眾。
隨著徒眾日多,張角立三十六方,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帥,稱為將軍;在各處散播童謠:“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令人各以白土寫“甲子”二字於家中大門上。青、幽、徐、冀、荊、揚、兗、豫八州之人,家家侍奉大賢良師張角名字。張角與二弟張寶商議道:“爭霸天下,最難得的就是民心,現在民心已順,若不乘勢取天下,誠為可惜。”於是私造黃旗,約期舉事;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對教眾傳言道:“漢朝氣數將盡,大聖人出。天下都應該順天從正,以享受太平。”四方百姓,裹黃巾從張角起義者四五十萬。聲勢浩大,官軍望風而靡。
可是隨著實力的逐漸擴大,黃巾軍也逐步變質,上層勾心鬥角,爭權奪利,下層則四處搶掠百姓,所過之處寸草不留,被百姓稱為黃色瘟疫。
張角其中一支十萬人的軍隊,由張寶率領,進犯幽州。幽州太守劉焉,乃江夏竟陵人氏,漢魯恭王之後。當時探子報告,張寶離幽州隻有不足三天的馬程,於是劉焉召校尉鄒靖商議。
鄒靖道:“敵眾我寡,太守何不速招募軍隊應敵。”
劉焉隨即出榜招募義兵。在幽州大校場設下擂台,聲言能夠連勝三場的封為校尉副將,賞黃金十兩。能夠技壓群雄的封為先鋒將,賞黃金百兩。
比武已經進行了四個時辰,令劉焉滿意的是招納了近百名武功高強的好手,更吸納了近兩萬從軍百姓。還有一名不論武功謀略都堪稱天下頂尖人物的青年前來投靠他。
現在台上的大漢已經在半個時辰內,連續勝了十六名高手。大漢名叫張飛,字翼德,長的身長八尺,臉如鐵鑄,豹頭環眼,燕頷虎須,雙目神光充足,目光有若實質,被他目光掃過,功力稍若的都會生出不寒而栗的感覺。揚聲說話更是聲若巨雷,勢如奔馬。
張飛槍收背後,冷冷注視著這剛剛硬擋了自己快如閃電的十八槍的對手,虎目不含半點感情。從站上這個擂台,沒有人在他手下支撐三招以上。現在終於有了一個可以與自己比擬的高手。
對麵的大漢名叫關羽,字雲長,竟比本就體型雄偉的張飛還要高了足有一頭,髯長二尺;麵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半開半閉,偶然睜開的時候,神光竟毫不遜色於張飛。相貌堂堂,威風凜凜。所用兵器名為青龍偃月刀,重達八十二斤,在他手裏卻像輕若無物,一看就知道他武功已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倏忽間張飛收攝心神,把所有思維雜念排出腦海之外,心無旁的一槍剌出,旋轉的槍身帶起強烈的氣旋。張飛手中的長槍名為丈八蛇矛,前端彎曲如蛇形。由於丈八蛇矛的獨特構造,分叉的槍尖催發出兩股勁氣,隨著槍身的旋轉而互相纏繞,怪異無倫。
正凝神觀戰的幽州太守劉焉和校尉鄒靖同時動容,鄒靖更是心神劇震,他本身是用槍的高手,可事前想破腦袋也想不到世間有張飛這種能驚天地泣鬼神的絕世槍法。剛才的比武張飛根本沒用真功夫,直到遇到關羽這種高手。
關羽倏地後移,同時青龍偃月刀從下而上向前斜挑。
張飛狂喝一聲,頭發全部直豎,形相變得威武至極點,丈八蛇矛在沒有可能中作出變化,一收一放,險險避過刀鋒,改由另一角度旋轉不休的攻向關羽。
關羽大喝一聲:“好”。他自出道以來,從未遇到過敵手,張飛可說是他夢寐以求的對手。
不過挑不中對方槍尖的感覺絕不好受,有種渾身氣勁無處可發泄的無奈感覺,幸好他對體內真氣控縱白如,否則已吐血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