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正德抱著蘇惟生,帶著一家人回屋收拾完東西,便匆匆搬到了村口一處荒蕪多年的空屋子。
這原本是蘇家族中一位孤寡老人的住處。七八年前老人過世之後,族中替他處理完後事,屋子也歸進了族裏,現下正好借給蘇家二房暫住。
待蘇正德一家找到營生,再補齊每年二十文的借住費用,當然,買下來也行。
這屋子久未住人,蘇正德等人站在外頭一看,雜草都長得有三尺高,四麵院牆都塌了一半。
蘇惟生頓時有些頭疼,“咱們……以後就住這兒?”
周氏卻不在意,“回頭好好收拾收拾就能住,有個遮風擋雨的地方,總比……好。”
大丫二丫也跟著點頭,二丫更是恨恨地扯了一把手邊的雜草,“分了家,看他們以後還怎麼欺負人!”
罷了,一家人齊齊整整的比什麼都強。
言談間蘇老爺已打發人送了鑰匙過來,一同送來的還有一套鍋碗瓢盆,十斤大米,五十斤紅薯,外加二兩銀子。
其餘幾位族老沒送東西,卻叫了家中小輩過來幫忙收拾房屋,蘇正德一家感激涕零,接受了眾人的好意。
隻是那鐵鎖多年未用,早就鏽死了,陳濤找了個鐵榔頭用力敲了好幾下,才把門推開。
一行人幫忙提著東西跟了進去。
撥開院中半人高的殘草敗葉,入目便是三間泥草屋,木製門框已有些腐朽,一扇扇窗戶也早破了洞。好在桌椅床鋪都還齊整,隻是鋪著厚厚一層灰,屋角結了幾張大大的蛛網。
蘇五老爺的次子蘇正全皺眉道,“早年伯祖父便讓人把這宅子封存,誰知還是破敗成了這樣!窗戶門框都破了,大冬天的如何住人?我回去找些木塊來釘一釘!”
說完不等人回話,便轉身出去了。
其餘人商議一番,也跟著動作起來。清理完屋前屋後的野草,又幫忙把裏裏外外打掃了一遍,這才告辭回家。
蘇正德夫妻原想留飯的,但蘇家二房如今一窮二白,大夥誰不知道,隻說過了眼前這難關再好好喝兩盅,便各自離去了。
待到申時左右,日子寬裕些的還送了些紅薯高粱玉米麵過來,蘇惟生一家道謝的同時,也把情分記在了心裏。
新家除了茅廁灶房,就隻有三間屋子,中間那間做了堂屋,便隻餘兩間臥室。蘇正德夫妻一間,大丫姐妹跟蘇惟生共用一間,用一道布簾子隔開兩張床。
蘇正德與周氏原想帶著兒子一道住,無奈蘇惟生上輩子伺候貴人過夜幾十年,實在不想再聽人家夫妻床角,便隻好先跟兩個姐姐湊合了。
對付著用完晚飯,一家子便坐在一起商量生計。
蘇正德早有打算,“我明日便去縣城碼頭做工。”
平寧縣是大縣,得名於京南大運河的支流平寧河,為便於南北運輸,早前便興建了碼頭,三年來來往船隻頗多。
周邊村鎮的鄉民迫於生計,便會守在碼頭做腳夫,一有船隻靠岸便上前攬活,運氣好的話每日也能得個七八文錢,其中辛苦自不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