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俱是大驚,杭家?但凡讀書人,再重視四書五經,也或多或少要讀一下史的。本朝開國三公五侯自然是聽說過。
敢自稱京城杭家的,除了五侯之一的揚威侯杭家別無他人!說起來,那確實算得上大魏數一數二的豪門,四代揚威侯皆任職大內禁軍統領,深受帝王信任。
有此家族,無怪杭知府而立之年便有此成就,遠超蘇正良了。若得了杭家的賞識和提攜,不說別的,在禮部為幾人捐個功名,謀個職位,或者直接舉薦入國子監,何須再寒窗苦讀,一步一步走得如此辛苦。
不過……蘇茂謙心道,這老狐狸!
別說這位知府大人能不能代表揚威侯,縱是能,也沒有為還個人情就擺出如此大陣仗的道理,不過是借杭家之名試探他們而已。
麵上卻正氣凜然道,“齊大非偶,學生們眼下不過小小童生,如何敢異想天開,肖想貴府的青睞?即便有報國之心,身為讀書人,自當謹守本分以科舉晉身,不敢妄生他念。”
何軒也道,“救人之事本是偶然,何況當日也是惟生聽見動靜率先出手,學生不敢居功。”
蘇茂謙也跟著點頭。
曹承沛咕噥道,“當初救了就救了,誰管這姑娘什麼來曆?咱可從來沒想過報酬啊,再說那會兒不是都收了謝禮麼,早就兩清了。”
書房不大,聲音再小杭知府還是聽了個清清楚楚,心下不禁失笑,自己還真是,一大把年紀跟幾個少年人耍什麼心眼子?
不過小子們能放棄唾手可得的富貴,足可說明心是正的,如此一來,對於自家妹妹所求之事,心裏也更願意了幾分,
“蘇大人親弟教出來的學生,果然不錯!”
他與蘇正良同朝為官,雖年紀差了許多,回京述職之時也有過幾麵之緣。那位老大人板正嚴肅卻素有清名,兩子個個外放貧瘠之地卻無一絲怨言,不想族人亦是如此出色,蘇氏一族未來可期呀!
回頭與父親多提一句,讓他老人家與即將調任京都的蘇老大人多些來往也無不可。
思及此處便自顧落座,吩咐幾人各自坐下來,又讓杭君諾找出幾份筆墨,
“把你們府試時的文章默出來。”
他是主考官沒錯,可那麼多份考卷,他能一一記清楚才怪了!
四人聞言俱是一喜,知府大人要親自指點他們文章?這可比什麼勞什子的杭家人情實惠多了!
借人聲威總歸是名不正言不順,且難以長久。而且投入別家門下難道不要付出代價嗎?說是還人情,可杭知府能做得了整個侯府的主麼?一旦承了京城侯府的情,總免不了貼上他家的標簽,日後行事便會多了掣肘,四人都是意氣風發的少年才子,如何能受得了做別人的提線木偶?
得知府大人指點就不一樣了,學問隻要到了腦子裏,就成了自己的東西,假以時日,何愁沒有出頭之日呢?
蘇惟生心道,所以還是這樣好,天長日久、潛移默化處出來的情分,比硬生生要來的“報恩”好處可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