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如魚(1 / 2)

回去的路上大家都頗為興奮。

“六藝我要學騎馬射箭,你們呢?”曹承沛想到廣闊的馬場與靶場,興衝衝道。

“我就不用了,騎馬我在京時已經學過,”嶽西池道。外祖是文人,母親卻從沒忘記他出身將門,得閑的時候都會帶他去別院親自教,學了這麼多年早就會了。

“我選棋吧,外祖父喜歡下棋,我倒是不太精通。”

何軒想了想,“練字可修身養性,杭大人說我有些偏激,再學一門琴課,磨一磨性子。”

蘇惟生其實對這些都沒啥興趣,他又不想當什麼風流才子,琴棋書畫什麼的他會得少,但見得多呀,鑒賞力是有的,親自上手就不必了,“我也學騎射吧,強身健體。”

要是遇到危險或者趕時間,騎馬可比坐車快得多,射箭麼,順道學學也沒什麼。

曹承沛立即搭上蘇惟生的肩膀,“正好,咱們兄弟倆做個伴!”

說到這裏卻低落下來,“可惜茂謙來不了。”

何軒笑道,“等他養好傷去到京城,自然有更廣闊的天地,咱們總有再見之日,倒也不必惋惜。”

第二日四人辰時初刻就到了丙班教舍。

沒辦法,手冊上寫了,每日辰正開始上課,但辰時二刻是要點名簽到的。下午和晚上就沒人管了,隨便你去哪裏瘋,隻要早上準時到就行。

見進了不少新人,點完名教舍中就熱鬧起來,彼此認識過交流一番,就到了上課時間。

第一門課便是齊教授的經義課。上課期間,蘇惟生倒是看出這位教授提問嶽西池時目中隱有巴結之意,也不知是從姚齋夫口中得知了他的身份,還是自己早有所聞。

言教授和黃教授倒是對幾個院試名次靠前的都不錯。

府學的主要教學內容包括經義、律法、雜文、策論等四門,由三名教授輪流授課。

曲夫子和杜夫子來學堂並不頻繁,八天裏隻排兩節課,卻每回都座無虛席,教舍外還有學子站著聽。課後問問題的更能直接排到琴院那邊,足可見這兩位的金貴和受歡迎程度了。

進入府學,蘇惟生才知道,所謂策論,其實也是有一定規則格式的文章,隻是要求並無八股文那般嚴格。

聽說是本朝某位大儒在八股文的基礎上改進的,分為破題、接題、原題、小講、大講、結題等六個步驟,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吏治等各方麵。

杜夫子有言,“策論之上佳者,需針砭時弊、觀點明確、言辭犀利,因其主要針對曆史與現實的各種問題,所以最能考驗學子的學問與見識。”

用何軒的話說,“不就是考驗大家的處世能力和應變能力麼!”蘇惟生深以為然。

對於了解世情的蘇惟生與何軒來講,策論的入門並不算難,嶽西池在京時便已接觸過。曹承沛就學得比較費力了,但有幾名同窗幫著輔導,過了一段時日也漸入佳境。

在府學讀書是其一,其二便是交際了。

杭君諾已入了甲班,隻是今年杭知府覺得他的文章火候未到,並未允他參加秋闈。開學之後也介紹了幾名秀才給他們認識,言教授的兒子言巍,柳通判的孫子柳繼茗。

隻是這兩人都已成親了,又在府學待了好幾年,平日大部分時間都向訓導請了假,隻在月考和期考時出現,額,還有拉人找樂子的時候。

這兩個算是比較貪玩那一類,但品性還不錯,至於其他的學子麼,交情都一般,交流交流學問還行,倒鮮少一起玩耍。

這不,剛想到這兩個,言巍就找到了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