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疑問(1 / 2)

定國公見太夫人沒有說話的意思,隻好接著講下去,

“江皇後溫良賢德,九公主的事發生之後,她深感自責。十二皇子的驚懼之症略有好轉,娘娘便將後宮諸事交給了陳賢妃,一心一意教導十二皇子,事無巨細,再也不準高氏接近。”

定元六年,江皇後求先帝指了剛剛外任回京、秉性純善的寧家五子單獨教授十二皇子。

十年時間倏忽而過,十二皇子已徹底擺脫舊事陰影,仁慈溫厚,連隻螞蟻也舍不得踩死,在朝中的口碑也越來越好。

除了其餘皇子的朋黨和一兩個剛直的老臣,再也無人提起九公主之事。日複一日,連先帝也對這個兒子改觀了。

九公主的生母也早因屢次陷害與毒害高氏被打入冷宮,母女倆就此被大多數人遺忘。

善忘是人的本性,死的又不是自家女兒,連人家親爹都不介意了,旁人再惦記有意思麼?

高家一係卻憑借先帝對高氏的寵愛,一步一步爬了上去。

定國公望向夏禮青,“你可覺出了什麼?”

夏禮青明白他的考校之意,沉思片刻反問道,“先帝駕崩之前,高家位居何職?”

定國公目露讚許,“定元十八年,高氏之父入閣。”

夏禮青若有所思,定國公又轉向蘇惟生。

這個問題蘇惟生根本不用費心想,

“江皇後再仁德,有養育十二皇子二十餘載的情分在先,也會更希望他當皇帝。想必江家與寧家也是一樣,還有一個高家。有這幾家聯絡朝臣,又勉強占了個‘嫡’字,其餘皇子怕是難以招架。”

至於定國公所說的,江皇後不許高氏再見十二皇子之事,他並未放在心上。

高氏當年既然如此得寵,想避開江皇後見見兒子還不容易麼?況且有了十二皇子這個共同利益在,兩人怕是早就握手言和了。

“敢問國公爺,當今皇後是否出自將門?”

這個不必定國公回答,夏禮青正色道,“當今皇後姓宋,出自武安侯府。其父武安侯是……上一任五軍都督府中軍都督。”

因淳於家之事,先定國公失去了對五軍都督府的掌控權。

定元十年,先帝撤掉先定國公,一番角逐之後,中軍都督之位被有江、高、寧三家支持的武安侯收入囊中。

而在那之前,武安侯的嫡長女宋氏已被先帝指婚給了十二皇子蕭延思。

定國公看了一眼太夫人,“父親說,先帝那會兒不甚在意,想必是覺得事情不會脫離自己的控製。隻是沒想到,十一年後他會一病不起,就此對朝政失去掌控。皇後與貴妃高氏一聯手,後宮也已落入她們的手中。”

而當時的高閣老又與顧家、衛國公府聯姻,寧家娶了先帝親叔安王之孫女。文臣武將、前朝後宮、再加上一個德高望重的皇家長輩,一時銳不可當。

當時掌管禁軍的揚威侯說是隻效忠聖上,卻不知何故,為長子娶了懷恩公高家的女兒為世子夫人。整個京城內部的兵權,已盡皆握在十二皇子、或者高家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