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問策(1 / 2)

熙和帝再軟弱也是一國之君,初登基時又豈會沒有過雄心壯誌?隻是在內閣日複一日地壓製之後,漸漸冷了心罷了。

今年是個多事之秋,卻也正是因此,讓他看到了新的希望。

盤踞內閣多年的唐首輔引咎辭職,其餘幾位閣老為了首輔的位置明爭暗鬥。隴西貪墨案涉及八個郡府,大批世家子弟落馬。

他趁此機會在將許多重要職位都換上了寒門子弟,手中權柄比起往年重了不知多少。

但這種良機可一不可再,土地集中在世家大族手裏,納的稅就少了。如此一來,世家富得流油,國家朝廷卻一貧如洗。

長此以往,當土地兼並嚴重到一定地步,農民與地主,朝廷與地主的矛盾就會激化。

而失去土地的平民百姓被逼到一定程度又會怎麼樣呢?

隴西民亂就是最好的例子。

熙和帝早年的壯誌已消耗殆盡,卻並不想錯失良機,繼續向世家妥協,否則他們蕭家王朝早晚有一日會被更多憤起的暴民推翻。

這……才是他關心農業產量最根本的原因。

但如今國家的土地大部分都在世家大族手裏,蘇惟生提出的增產增收之法再有用,也無法惠及這些土地上的佃戶。

因為土地的產量多了,地主收的租子也多,佃戶們照樣食不果腹。

萬一再遇上荒年,他們同樣得賣兒賣女,甚至餓死。

蘇惟生想了想,“田地在世家手裏,想讓他們吐出來並不容易。朝廷大部分官員都是世家子,如若手段太過強硬,極易引起更劇烈的衝突,萬一……”

這可不是蘇惟生誇張,就拿文官來說吧,五位閣老和六部尚書還有像何家、於家那樣的小官宦世家,他們的子弟都在哪裏?

唐以榮去了隴西當巡撫,唐首輔還有幾個兒子呢,有的在外任為高官,有的在京中,品階低卻有實權。再算上姻親故舊……這還隻是個唐家!

林次輔兩個兒子三個女兒,常閣老四個兒子兩個女兒……蘇惟生根本不敢細算好不好!

熙和帝長歎一聲,“可不是麼!”

各世家如今因儲位之爭有了派係之別,但若真惹毛了他們,他們難道會介意合作一次,齊心協力換個皇帝嗎?

自己兒子可不少,隨便換個傀儡坐上皇位,他們就又可以高枕無憂了。

見蘇惟生直接說到點子上,熙和帝對他愈發欣賞,“朝中大臣出身寒門的並不少,但對於這個問題也是……你天資聰穎,可有什麼好主意?”

打擊世家無論在哪朝哪代都是個大問題,蘇惟生前世跟在慶隆帝身邊時,就見過他為此焦頭爛額,自己私下也沒少考慮。

不過那會兒他隻是深宮裏的太監,對外頭的事,尤其是農戶的事著實不太了解。這輩子從平民一路奮鬥上來,才換了角度重新思考。

真說起來,眼下他還真是滿腦子的主意。

可是,他還有個顧慮——這觸及的可是世家大族最根本的利益!

曆史上多少先驅者,如商鞅、如吳起、如前朝的雲大人,哪個不是拋頭顱灑熱血,卻因觸及旁人的利益而死在了陰謀詭計之下?

他是想幹成一番大事,卻也不想翅膀還沒長硬就白白犧牲啊!

螻蟻尚且偷生,誰樂意傻乎乎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