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懷恩(二)(1 / 2)

大不敬是什麼?是對皇帝無人臣之禮。

懷恩公世子一介人臣,隻因朝堂上與同僚一言不合,竟張口閉口要讓皇帝治當朝左都禦史大不敬之罪。

此等行徑將皇帝當成了什麼?又將帝王的尊嚴置於何地?

熙和帝心裏也不太舒服,不止是因為懷恩公世子脫口而出的話,還有懷恩公為楊家求情之事。

但想到高太後剛去世,自己若是立即對舅家疾言厲色,難免讓人猜測舅家已經失寵,從而給他們臉色瞧。

他拍了一下禦案,“好了,說正事!”

言畢探究地望向懷恩公,

“懷恩公當真認為,此次楊妃之罪不該問罪楊家?”

懷恩公看出熙和帝目中深意,卻還是硬著頭皮道,

“正如方才那賊人所說,楊妃與楊侍郎一支已出了五服,本就不能再算同一家。誰家沒兩個窮親戚?難道楊侍郎之父心存善念,將窮親戚的女兒接來教養,兩家人就能變成一家了不成?”

“至於張老大人所說的,楊侍郎一支也在楊妃九族之內,老臣倒不這麼看。大魏自建國以來從未出過此等駭人聽聞之事,滅九族的罪行更是從無人犯過。”

“因此,這九族到底從哪九族算起,一直也沒個明確的說法。”

關於九族,其實自古都有兩種算法。

第一種指的是上至高祖,下至玄孫的直係九代。第二種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當年淳於家夷三族,取的就是後者。

不過那是因為群臣忌憚淳於家、秦家、許家以及定國公府一旦聯合起來,便足以掀翻朝廷的勢力,因而協商一致處理的結果。

懷恩公既然想救楊家,自然不會以淳於家的事為舊例,

“本朝一向以仁孝治天下。老臣認為,若按第一種論法,處置的皆是犯罪之人的直係親屬、血緣至親。以此論九族,一來可以讓罪人得到應有的教訓,二來麼,也不至於牽扯無辜旁親,牽連範圍也要少一些。”

他說的頭頭是道,竟有不少官員暗自點頭。

懷恩公見狀更為得意,“若以前者論,楊侍郎一支並不算楊妃的直係親屬,自然不能無故牽連。”

“楊侍郎一家三代為官,兢兢業業幾十年,在蘇南郡一向得民心,倘因一介不法遠親被誅了九族,恐惹天下人非議。”

“老臣雖哀痛仁懿太後之死,卻不能不為皇上的名聲著想。處置了楊妃直係九族,也算告慰了仁懿太後與除夕之夜無辜枉死宮人的在天之靈。我那妹子,應該也可以安息了!”

一時之間,所有人議論紛紛,卻都說不出個不字來。

的確,大魏從來沒規定過,九族必須以第二種方式來論。

況且,朝中本就認為殺人太多有傷天和,並不讚同誅楊妃九族。

懷恩公提出這種辦法,雖然不知出於何種目的,卻實實在在解決了讓許多人頭疼的問題——畢竟,直係論法牽連的範圍的確要小的多。

當然,與楊家有仇的人不這麼想,比如夏禮青,比如蘇惟生,比如張尚書與常閣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