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路遇(1 / 2)

這回吏員向蘇惟生請示過後,再次做了一批糕餅,並聲明是最後一批,吃完就沒了。

有人來問為啥,吏員當場就啐了一口,

“怎麼的,還想吃一輩子啊?這是蘇大人為了教化民生廣開民智做的善事,又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是咱們知府大人仁慈,換了別的州府,哪來這等好事兒,該抓緊的抓緊了啊!”

姚知事邁著八字步,慢悠悠地道,“對,都抓緊嘍!”說完就到旁邊教人認字去了。

自打這蘇大人來了以後,他就覺得自己的職業生涯重新煥發了生機,人也跟著精神起來。

經此一事,蘇惟生又想出一個主意。

他問過石大頭後,讓邵師爺把石大頭和石家的故事寫成了戲本子,然後去街上請了幾個十二三歲的乞丐,在府衙一遍一遍地排演。

直到蘇家和府衙的所有人都看過,確定沒問題,才讓方小穀帶著乞丐班子從近到遠,從城內東西南北再到鄉下,一個村子接一個村子的演。

讓大家夥看看,這就是不會數數,不識字的下場!

瞧吧,出去幫個工都能被人貪墨工錢。

數數這技能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能用上,雖然剛學的時候也沒多積極,但學會之後都覺得,嘿,生活還真的方便了許多!

而且,石大頭的教訓太過慘痛,十裏八鄉或多或少都聽過一點,再加上乞丐班子都把戲演到村子裏去了,大夥的體會就更深了一層。

許多人學會數數之後,又想識字來著。

蘇惟生就分了幾個衙役,在衙門外頭豎起了一塊板子,每天教三五個字。

至於下頭的村子裏,他讓蘇惟安和姚知事帶著人去各個村子挑選沒有功名但人品不錯的讀書人,讓他們替孩子們啟蒙。

府衙每個季度給一兩銀子的補貼,為期一年。本就有私塾的,若願意多教些孩子,一樣給補貼。

沒有讀書人的村子采取就近原則。

還有個好處就是,做夫子的可以從知府這裏領一張帖子,憑此進府學藏書樓看書。

什麼?光拿好處不辦事?那是不成的,村民們又不是瞎子!

為什麼是一年呢?因為一年的時間,足夠學會最基本的算數和生活中常用的字,出門做工也不至於被蒙騙。

真樂意繼續往下學的,自然會想其他的法子。

蘇惟生其實還有個打算,不過要先看看各個村子啟蒙的成果再說。

眼見花城這邊逐漸邁上正軌,蘇惟生像上次一樣往轄下十三個縣發布了公文,要求各縣教化生民,廣開民智。

補貼的事情,讓各縣令酌情與當地讀書人商議便可,不必一切都按花城的標準來。

畢竟……那個啥……蘇惟生這筆銀子,是從苗人土司那裏弄來的……

至於烏蘭和都野眼下有多鬱悶,蘇惟生並不太關心。

有那等心思活絡的縣令,聽說了花城的做法之後,還趁著送夏糧的功夫專程來城裏找蘇惟生請了乞丐班子到自己縣裏演戲來著。

漸漸的,原本的草台班子在整個花城境內都闖出了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