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辦學(1 / 2)

武職和給鐵礦、茶園一成利的主意是蘇惟生跟滇池王早商量好的,根本不用再獲得滇池王的許可。

之所以這麼跟都石和烏蘭說,不過是讓兩人領自己的情罷了。

當然,也有些讓他們體會“來之不易”的意思。

蘇惟生這一趟去王府不過是做做樣子,畢竟誰也不能保證近處沒那兩族的人,是吧?

他過去陪羽先生手談一局,便悠哉悠哉回了府衙。

下午將任、關、周幾家的老爺子和花城各鄉紳請過來開了個茶會,軟硬兼施地訛了一筆銀子,作為辦學的前期費用。

無他,辦書院得有地方啊,然後桌椅板凳、書籍、人手……哪樣不要銀子?

當天傍晚,各家就把銀子送了過來,蘇惟生立刻讓蘇惟安去操持了。

書院的選址就定在郝同知原來住過的那間宅子,主要是那地方離府衙、府學都很近,方便管理。

除了這一間,蘇惟安還準備把前後左右的宅子都買下來,進行修繕。

不過蘇惟生也沒白拿大家的銀子,專門交代了要在書院最顯眼的地方立一塊石碑,把捐過銀子的人名都刻在上頭,讓所有學子知道他們的貢獻。

然後他又把周學正、府學幾位教授都請來商議了一整天,最後決定將書院分為五個板塊,蒙童、算學、律法、四書五經和騎射。

夫子的人選麼……

盧教授道,“啟蒙夫子的要求並不高,有個童生功名,人品過得去就成。不過隻能找那等家裏窮得揭不開鍋的,或者年紀大的。稍微有些家底的、年紀又沒到的,都想著往上考,怕是分不出多少精力來教學生。”

這麼一說,蘇惟安倒是想起一個人,“大人,整個花城就這麼幾個童生,都是有數的,要麼是商家子,要麼是官家子,農家子也在府學念書,準備繼續考院試。”

“隻有一個羅玉出身農家、兩邊不靠不說,還因一場病丟了差使,掏空了家底,如今隻靠抄書和幫人寫信過活。人品麼,幾個月前教數數的時候,您不是也見著了?”

“羅玉啊?”蘇惟生有些印象,是個四十多歲的清瘦男子,那會兒每天都來府衙幫忙教人認字數數,蘇惟生見著還問過幾句。

欒教授道,“這人我知道,離內子的娘家不遠,原來還做過咱們府學的文書,是自己考上的。後來病了好幾年,差使又不等人,前任知府大人就讓關家一個遠親頂替了。”

“那人做得也還行,羅玉病好之後,府學這邊又沒空缺,就閑了下來。他人品是沒的說,自己窮得妻兒都快養不起了,還有一副熱心腸,得閑了就在大街上把撒歡的孩子們拉來教認字。久而久之,附近有些孩子的父母也會送些吃食過去……他在城北那一片名聲極好。”

周學正道,“要不咱們還是意思意思,把消息放出去吧?雖然那些家境好的的確看不上這二兩銀子的月俸,總得顧個大麵兒。”

蘇惟生看他一眼,哦,這人是周家的嫡子來著,怪不得不把二兩銀子看在眼裏,

“那就把人都請來,趁衙門封印前,本官親自見一見。”

緊接著又是算學,盧教授提了一個人,他的族侄盧俊傑。

盧教授這話一出,簡直是全場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