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杭參政那邊早有準備,蘇惟生終於鬆了口氣,將心思放回了花城的政務上。
任通判早認命了,沒再暗戳戳搞事,再加上來了個何軒,府衙三大巨頭齊心協力,忙完春耕又開始準備四月的府試。
今年的府試情形比去年好了不少,起碼童生不再是小貓三兩隻,五百多名考生,好歹取中了六個。
張榜之後,盧教授就摸著胡子道,“這都要歸功於蘇大人從京城弄來的書籍和卷子啊!”
沒錯,那個啥……蘇惟生來花城時別的先不提,帶的書卷是最多的。除了他自己少時默下來和買下來的書,還有從前做過的國子監的卷子。
去年蘇惟生跟阿絳通信時,甚至讓那小子把剛入學的兩個弟弟的卷子各抄一份,托給到滇池的鏢局行商啥的帶過來。
所以今年一開學,無論府學有功名的學子,還是剛進知行書院的白身,都過上了水深火熱的生活。
當然,有上進心的學子們也都樂在其中就是了。
“是啊!”欒教授附和道,“藏書樓裏書多了,學子們見識也廣了,答題自然言之有物。那卷子,正月裏他們就開始做了,各縣城拿到牌子進藏書樓的,也或多或少會抄幾份回去,如此……才有了今日的六名童生啊!”
盧教授笑眯眯的,“前三名文章都已有了火候,說不得今年就能中秀才哪!”
蘇惟生簡直沒眼看,六個童生至於高興成這樣?好歹是個府城,想當年他參加府試那會兒,一道去南陵郡城參加院試的都有上百個!
頭一回主持府試,看到這個結果的時候,他跟何軒麵麵相覷,都想抱頭痛哭好不好?
蘇惟生也沒辦法,“比去年好就成。百姓一年到頭飯都吃不飽,還談什麼讀書識字?如今糧食種下去了,書院辦起來了,窮苦人家不用束脩也能開蒙,總會慢慢好起來。”
何軒立即接道,“對,一口也不能吃成個胖子,一年比一年有進步就成。花城轄下十多個縣,這麼大的地方,今年攏共才五百多名考生,說明潛力大啊,是吧?往後讀書人多了,考功名的也會自然而然增加,咱們就拭目以待吧!”
過完府試,何軒就帶著以彭暢為首的幾十名兵丁出發往江南去了。何父在博陽等著,準備會合之後帶著陶家的人一道去蘇南。
蘇惟生將衙門的公務梳理通順各司其職,得閑時逗一逗繈褓中的妹妹和外甥女,時而與親朋好友通一通信,等待何軒的好消息,日子倒是比預計的更加輕快一些。
隻是他這平靜還沒維持一個月,就又被突如其來的人打破了。
這天蘇惟生跟蘇正德親自去看了一趟地裏的莊稼和藥材,傍晚回到府衙下了馬,一群人說說笑笑地往後院走。
蘇正德還說等這藥材種出來,第一時間就得挑些好的送回京城,給蘇老太爺、太夫人和寧老太爺。
誰知道剛進門,就見劉管家臉色難看地站在門口等著。
“老爺,大人,你們可算回來了!”劉管家似乎開口就要說什麼,但看到旁邊的衙役又咽了下去,臉上帶著幾分憂慮、幾分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