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手劄(1 / 2)

提起所謂的“新君”,晉王眼中露出幾分刻骨的恨意,他索性停止試探,直截了當地道,

“我無才無德,運氣也欠佳,但監國這幾個月以來也並非一無所獲——晚輩不才,曾在龍乾宮密室中發現過一本太宗的手劄。晚輩八月裏才知曉,原來皇叔一家與太宗之間仇怨並不淺。”

米貴人、先滇池王、先滇池王世子,三條人命,若再加上褚太妃娘家,怕是數也數不清了。

原來太宗登基之初之所以不對先滇池王下手,隻是因為太恨他,想看著他在自己的威壓之下苟延殘喘而已。

當時晉王嘖嘖稱奇,世人皆道太祖與太宗父慈子孝,太宗繼承大統乃眾望所歸。

可誰又能知曉,原來太祖對文睿皇後和太宗重武輕文、順昌逆亡、無所不用其極鏟除異己的做法早有不滿,甚至在昭和太子死後,就有了廢太子之意呢?

手劄上還說,定元四年初,太宗聽便宜小舅子,也就是已逝的懷恩公說,曾無意間見到太祖駕崩之前,借當時的中書舍人淳於恩之手,留下了一道遺詔交給忠毅公。

言道:“若蕭翎繼位後仍不改其殘忍嗜殺之本性,便可廢其君位,迎滇池王蕭翌回京繼位”。

蕭翎,正是太宗的名諱。

這話是真是假,連太宗自己也弄不清楚,可忠毅公及其姻親卻因此迎來了滅頂之災。

權勢過大隻是其一,倒賣軍糧不過是順水推舟,懷恩公口中的遺詔,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因為太祖在世時,最信任的文臣莫過於寧、淳於、秦、褚四家。

而寧太公身為太宗恩師,早已被太祖劃到了太宗一黨。如此,可不就剩互為姻親的最後幾家了麼?若真有遺詔,左不過在這些人手裏。

晉王甚至懷疑,連後來太宗替這幾家平反,也是為了通過其活在世上的後人找尋那所謂遺詔的下落。

世人、甚至定國公太夫人等局中人所知的真相,不過是冰山一角而已。

滇池王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遺詔?”

所以他祖母、父親和兄長的死,母妃娘家所有近親的死,都是因為那莫須有的遺詔?

可父王在世時隻字未提,所謂遺詔到底是真是假,又有誰能曉得?

他不錯眼地看向晉王,“這等要命的大事,先帝怎會寫在手劄之中,還偏偏被你發現了?”

晉王眼中有痛苦,有猶豫,也有掙紮,最後所有的情緒都化作了自嘲,他自懷中掏出一本薄薄的書冊,遞給滇池王,

“我監國以來常去看望父皇,屏退宮人私下傾訴一些煩心事,機緣巧合之下在父皇的寢殿中發現了一間密室,這本手劄就是在密室中找到的。”

“我對比過藏書樓中留存下來的太宗手稿,已確認過,的確是太宗的筆跡。冬月初七是太宗的生辰,也是今年父皇出事之後,我才通過馮公公得知,前年冬月……”

“或許是有感於兩位皇兄之死,父皇瞞著所有人,悄悄去了一趟皇陵,帶回了一些東西,此後還消沉了好長一段時間。這本手劄,就是父皇從皇陵帶出來的。”

滇池王飛速瀏覽了一遍,發現與晉王說得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