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慶帝不止要修宮院,還放出話,要修建自隋唐以來最具規模的皇家禦苑。
亭台樓閣自不必說,跑馬道、噴泉水池、花壇假山缺一不可。
瓦要用琉璃瓦,門窗要用金絲楠木,計劃建造的五十八根承重柱,要全部用漢白玉……
年還沒過完,匠人便奉旨到了萬壽山,而修建行宮的主力雖然大部分是犯人,卻仍舊有不少平民百姓。
沒過兩個月,便有不少人勞累而死。
本朝太祖是個仁君,在征徭役方麵也做了硬性規定:每人每天有十文錢的工錢,包食宿,且不許監工虐待工役,更嚴禁下層官吏剝削克扣,一旦查出來必要嚴懲的。
為防止役工傷病,每回要動什麼工程,都會命人請兩個大夫在附近等著。
可到了遠慶帝這兒,工錢是沒有了。
那大塊大塊的磚石木頭,工人在前頭背著抬著,稍微慢了一步,監工的小皮鞭大木棍就抽過來了。
更有甚者,病了不給治,連家中有親人過世需要送葬的,也不允許回家,說是皇上日日等著驗看,不能因一己之私延誤了工程。
如此一來,百姓怨聲載道,朝中不滿之人也越來越多。
去年熙和帝駕崩,今年二月本是春闈之期,再加上新皇登基的恩科,二者並舉。
遠慶帝還專程跟主考官謝維止說,這段時間死了不少官員,此次要多取五十個。
舉子們本該趨之若鶩。
可誰曾想,到了春闈之時,參考人數不過一兩千,也不知是不是遠慶帝的名聲太臭,天下讀書人不願為他效力的緣故。
據說遠慶帝看到報上去的名單,氣得臉都青了。
到了六月裏,花城正忙著收早稻,冀北卻暴發洪水,波及周邊十來個郡府。
洪水淹沒良田,衝毀房屋,湧入外城內城,流離失所的災民數以萬計。
同一時間京畿暴雨,已有了雛形的壽山園轟然倒塌,幾個月的努力付諸東流不說,興建園林的徭役全部沒於大水之中,無一幸免。
然而就在這連日的大雨中,供奉祖宗牌位和曆代忠臣的奉元殿竟還走了水。
若不是守夜的小太監發現得及時,恐怕蕭家曆代帝王的牌位都保不住!
人人都說這是遠慶帝德不配位、倒行逆施、殘害忠良的報應。
還說遠慶帝身世有異,連老祖宗都看不過眼,親自下場示警來了!
洪水既已湧入內城,官府的大部分存糧也沒能保住。
朝中以顧閣老、羅涉江和王棟為首,請求遠慶帝撥銀撥糧賑濟災民。
承恩公則聯合和親王、安平郡王、衛國公世子、定國公世子等宗室與勳貴跪在紫宸殿外,求皇帝下罪己詔,以平息上蒼和祖宗怒火。
然而遠慶帝隻撥了二十萬兩白銀,便道國庫空虛,不肯再出銀子,隻命人去各地征糧往災區送。
當初隴西大旱,朝廷加各地捐贈的銀兩足足有三百萬之數。
如今受災地區比之隴西不知多了多少,災民也多了好幾倍,區區二十萬兩白銀加東挪西湊的糧食能做什麼?
可遠慶帝似乎鐵了心,無論如何也不肯鬆口,隻一心惦記著重修壽山園,命人抓平民和難民繼續服役。
至於罪己詔,那更是理都不帶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