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那邊蘇正良不曉得,江南倒是有不少人主張將災民趕回原籍,
“如今朝廷拚了命的榨咱們手裏的糧食,稅糧交過了又要強征,強征過了還把災民趕過來。長此以往,咱們自己的糧食都不夠吃,還養什麼災民哪?”
蘇正良如今雖無官無職,好歹是從尚書位上退下來的,說兩句話也有人肯聽。
最終博陽陳知府聯合一些大戶設了粥棚,搭建草棚,安置難民,打算等開春再把人送回原籍。
花城這邊難民同樣絡繹不絕。
滇池王府的屬官有人提議將人趕走,也有人於心不忍,
“來都來了,要趕出去談何容易?都是些手無寸鐵的百姓,總不能讓王爺派軍隊對他們動手吧?”
若真這麼幹了,滇池王顏麵何存?滇池軍顏麵何存?
滇池王也是左右為難,就個人而言,他是想救這些百姓的,但說起來容易,糧食從哪裏來?
如今朝廷對滇池軍是完全不管了,為了將士們的口糧,他跟蘇惟生花了多少心思才湊足了糧食,也有了些存糧。
可要是全拿出來,明年滇池軍吃什麼?如今洪災一起,再買糧食更是難上加難!
滇池王皺起眉頭看向蘇惟生,“君遠,你有什麼想法?”
蘇惟生沉吟著道,“人離鄉賤,但凡有生路,誰樂意背井離鄉逃過來呢?若是強行將之驅逐回原籍,就是毀了他們最後一條生路,萬一激起民憤……”
剩下的話不用說大家也明白,要是真被逼到絕境,難民定然是要鬧出亂子來的。
大魏是怎麼來的?不就是前朝末期暴政,民不聊生,最後……
一名屬官冷笑著反問,“蘇大人說的倒輕巧,誰不想救人?可銀子從哪兒來?糧食從哪兒來?織造坊和茶葉賣得確實不錯,但那銀子都拿去給滇池軍湊口糧了!如今要收治難民,多出來的花銷又該從哪兒出?”
滇池王沉聲道,“茶園和織造坊的大頭都算本王的私產,如今收益可觀,出些銀子本王認為並無不可。隻是有一樣,如今糧價大漲,買糧食養難民在短期內勉強能吃撐,為長遠計,怕是……”
現在到明年秋收還有大半年,織造坊和茶葉的利潤再高,也養不了這麼多人。
何況秋茶的產量本就不如春茶,進了冬天,茶葉數量也有限,收益的確無法與上半年相比。
“王爺愛民如子,實在令人欽佩!”那屬官恭維了滇池王一句,又衝蘇惟生道,
“蘇大人既然認為不能驅趕難民,應該有法子為王爺分憂解難吧?”
蘇惟生如何不明白這人是看自己不順眼已久,逮著機會就要發難。
也是,自己一來花城就得了滇池王的重用,後頭還弄來個何軒跟何家,滇池王也表明了寵信之意,這些屬官心氣能平才怪!
蘇惟生才懶得跟這些鼠目寸光的人一般見識,
“要說賑災,一味出銀子買糧食養著當然不是長久之計,以工代賑才是最好的辦法。此事我與何大人已考慮多時,也商量出了幾個辦法,還請王爺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