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表字後越(1 / 2)

應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之說,東漢至建寧時,朝政動蕩,有‘十常侍’為禍朝政,民不聊生。

卻說幽州涿縣,有一劉姓人家,家資頗豐,卻苦於無子,家主劉德劉表初到了四十餘歲,其一外妾方才懷孕,十月產子,起名劉真。

這劉真與尋常孩童甚是不同,從未哭一聲,及眼能見物時,便摸書而看,卻又不與人相言。

至劉真七歲時,劉德欲送劉真至學府,劉真默然而去,於課堂之上口誦四書、五經半時不見半點紕漏,學府老師愕然,出一題,名“何以治天下?”

劉真望師嗤鼻,留一句“迂腐之人,也敢妄談天下?”而走,自此不在談進學府之事,更求劉德使人鍛造一三尺短槍,又雇了一流閑武師教其武藝,卻隻教了半年時光,那武師已是無顏在教,自行離去了。

好劉真,至十餘歲時,已是將三尺短槍增至丈八點鋼槍,因其自小每日便晨跑,更是身負沙袋之類重物鍛煉,練得一身壯肉,卻不顯粗壯,一張臉生的白淨,甚是討人歡喜。

到了劉真十八歲之時,已可左手提百半斤,右手提百斤,高舉於頭行三五裏路而不喘,隻是此等時分,劉德已是不知劉真有此成就。

劉真不入學府回家之時,便求了其父於涿縣邊郊買下一民宅,隻按月送來柴米油鹽,便是劉德親來,劉真也不使其進院,劉德隻聞院內有童聲四起,卻自始不知院內另有何人,因劉真每月隔牆教與劉德一些行商之道,使得劉德家資更富,見己子有此經商本事,劉德也不好多管,也便隨其所去。

劉真院內,自劉真八歲起,便陸續有近齡男童被劉真買進,因這一時民生潦倒,更有一場大瘟疫橫行,使得不少難民之子遺落,有小奸之人帶路遺孩童出賣,實屬平常。

這些年中,劉真共收四十一子,挑選之後,賣走三七,隻留一十四名,其中最長一子與劉真同歲,名王德,也最為聰慧,劉真不使其學武弄棒,隻將各類文書買來使其學習,因感劉真之德,王德學的用心,與劉真也是心扉相交。

另一十三人,或都有姓,卻因被劉真買來,跟姓為劉,呼劉真為大哥,為求方便,劉真呼其為劉一至劉十三,這自是內份相呼,於外另有其名,因過為繁瑣,先不去表。

劉真留下十三子,每日裏教他們習舞弄棒,更以自身之法鍛煉,這十三小將,除劉一之外,個個臂力非凡,武藝精湛,那劉一也不好習武,每日隻與王德畫丘為陣,演練行軍之道。

劉真將過完十八生周時,使前來送柴米油鹽的下手回報己父,自己已自行表字,名後越,劉德雖頗為不滿,現在卻拿自己這個兒子半點法子也無,隻好認了劉真劉後越之名。

這一日,劉真於前院舞了會槍,劉真為左撇子,使槍之法與常人迥異,十二武子中,無人是劉真對手。

待又提了會石鎖,劉真於石椅上閑坐,見左右無人,謂然一樂,自語道:“算一算,也快到張角反亂之時了,我也該去找張老三去比試比試,看看自己究竟有多少武力,也免的以後上了戰場,三刀兩刀的便被人掛掉。”

若是被人聽到劉真如此說話,自是大感疑惑,但若知了劉真來曆,隻怕要當作妖孽除去了。

這劉真前世,生於1987年,喜好讀文,三國演義卻不曾多看,隻有殘留印象,於二十多歲時死於車禍,偏偏意識不斷,竟是轉世重生至了此東漢末年。初一生知自己生於此等時期後,著實興奮了好一些時候,卻在將將朦朧之時,眼見街吏仗勢殺民,卻無人管問,心內明然,此等動蕩時期,若想保命安身,單靠銀兩是萬萬不行,這才習武,更是買來童子加以培養,為的便是能有屬於自己的忠心之輩。

而那後越之名,便是為了提醒自己,自己是穿越而來的後人,既是穿越,不做出一番作為,又怎對得起穿越之身?

自語半晌,劉真定了主意,卻又不好隻身去找張飛,張飛於涿縣甚是有名,有暴屠之稱,因其家中也頗為殷實,再加上張飛武力驚人,涿縣之中,無人敢惹,劉真雖是對自身武藝甚是滿意,卻終究尚未與這些三國內有名的武夫對過仗,生怕自己損在張飛之手,那便是天大的笑話了。

依劉真本意,是尋那關羽比試最為穩妥,隻是劉真想來想去,都覺得張飛的武力,實在是要比關羽強上些,更何況張飛性子雖烈,卻是直爽之人,與他比試過後,不會惹出太多麻煩。若是與關羽比試,少不得要被關羽糾纏,如今黃巾之亂未起,劉真還不想過份露出自己行跡,他正在給自己策劃一個身份,一個可以讓他有一定號召力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