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令也點點頭,從小長在深宅大院裏,每天麵對的都是虛情假意,如今看到村民個個鮮活的臉,就算嘴裏的話說的粗鄙,他也覺得比在家中好。
“縣令大人,你來我們村是因為啥啊?”
有個年紀不大的孩子突然開口,所有人的目光都看過去。
縣令也看了過去,見是個十二三歲的男孩子,嘴角下意識的上揚:
“你叫什麼名字?”
他隻覺得這個孩子膽識不錯,這麼多人,硬是沒有一個人能站出來說話,他一個不大的孩子,居然是第一個站出來的。
雖然比自己可能也就小了三四歲,可是從小生活在複雜的環境裏,他一直不覺得自己還是個需要嗬護的孩子。
“我,我叫木文春,我就是好奇大人為什麼來,大人可以說嗎?”
木文春覺得,這位大哥哥真的很好很溫柔,他一點都不覺得他是個縣令,隻覺得是個溫柔的大哥哥。
“文春?文為學識,春為生機,是個不錯的名字,你今年多大了?可有讀書?”
“今年十三了,沒,沒讀過書。”
木文春一大家子的人,哥哥弟弟一大堆,有親的也有堂的,讀書還輪不到他。
他們家裏窮,所以,一大家子就供養一個,這都還是因為村裏有學堂的原因。
村裏的學堂比起外麵的私塾要便宜很多,可就算這樣,村裏也不是每家都能送孩子去讀書的。
木文春很想去讀書,可是知道家裏負擔不起,他也從來沒提起過,現在縣令大人一問,他心裏的自卑感,突然就上來了。
人家也才比他大三四歲而已,就已經是個縣令了,要是自己和他一樣大的時候,估計還是在地裏刨食吧。
“這樣啊。”縣令張了張嘴,突然不知道要說什麼了。
他以為這個孩子這麼有膽識,多少會讀點書的,不過掃過村裏人的穿著,就知道每家都不富裕,有的衣服補丁摞補丁的,一看就是好幾年沒買過新衣了。
“大人,他一個小孩子,懂個啥,您不如說說,您這是為啥來的吧?”
一個村民開口詢問,他是實在好奇啊,可是剛剛不敢說話,如今見木文春說話也沒啥,他就放心問了。
“我今天來木家村有兩件事,第一,是因為你們村一家富戶自己出糧擴寬河道,還有修路這事。
二是因為,我看村裏的稻穀好像都收了吧,你們村種的水稻品種不一樣嗎?”
“這……”問話的那人話到嘴邊也不知道說啥。
還真是為了稻穀的事來的啊,那他也不知道啊。
至於劉家出糧這事,問劉家人不就得了,他們哪裏知道為了啥。
“村長,你們村那家富戶呢,現在有在下麵嗎?”
縣令又去問村長,村長掃了一圈,也沒發現劉家人的身影。
“回大人,沒有看到劉家人,可能被什麼事絆住了,我這就讓人去請,您還請稍等片刻。”
劉家人向來不樂意參加會議,村長覺得,可能這次也一樣,不過劉家可能不知道縣衙來人這事,而且是縣令來了,劉家人再怎麼不情願,也得派人過來看看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