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北伐軍冷泉關步騎分兵後,莊燦、徐晃、蒲儼率領三個步兵營以及永安的屯守兵,加上輜重兵、工匠、民夫,總計八千多人,沿著汾水,水陸並進,緩緩北上,攻打沿途的城池。趙岑則統率後續騎兵前進,到介休城與前鋒的高見所部八百人會合後,留下一百騎兵維持城中秩序,等待後續步兵過來接收,其餘騎兵卻隻是稍作停留,人馬吃喝之後立即北上。
龐德和李奇二人統率徐晃營的兩千輕騎兵作為前鋒,立即沿著馳道向普同關進發,其餘三千重騎兵隨後五裏跟進,隊伍長度超過五裏。大軍卻不走山野小道,而是旗幟鮮明偽裝作雒都援軍,沿著馳道北進,一路吸引了無數在馳道兩邊春耕農夫的目光、驚歎,當大軍通過時不論男女都放下手裏的夥計,抬起頭敬畏地看著這支威武雄壯整肅的兵馬如同鐵流一般向北急進,將士們的威武氣概和自信不知激動了多少少年的心,牽動了多少少女的情懷。
隊伍一路上隻是兼程北上,對於沿途的吏民分外客氣,偶然巡守官吏問起來,卻隻說是從雒都調撥過來支援太原的,一般人都信以為真。因為除了袁紹的核心部隊以外,看遍天下諸侯,沒有哪一支騎兵有如此好的裝備,不要說如此精良的裝備,僅僅這樣數量眾多的騎兵,就沒有幾家有。一般的諸侯一次能出動一千騎兵都很了不起的,號稱“小霸王”的孫策東征江東的時候,幾千兵馬裏麵總計也不過五十個騎兵而已。再說絕對多數人也沒見過袁紹得直屬騎兵到底是啥樣,何況他們確實攜帶著偽造的通關文牒和印信呢,更有什麼可懷疑?
太原百姓基層官吏幾十年來從來沒有見過如此龐大雄壯的漢軍騎兵,盔明甲亮、裝備精良。看到這支從雒都過來支援太原的精銳騎兵,每一個見到的吏民士女都感到非常自豪和欣慰,這樣一來,下次鮮卑人、匈奴人和烏狟人要侵略太原恐怕就不那麼便當了。十幾年前鮮卑大汗檀石槐分派大軍抄掠並州,太原一帶慘遭屠戮,人口死傷極多,甚至連州刺史都被殺了,此後大漢內亂不已,入塞居住的匈奴、烏狟部落趁機作亂,四處抄掠,加上漢族盜賊,並州境內連續亂了許多年,一直到高幹任並州刺史,大力整頓,情況才有所好轉,雖然五原、上郡等地已經不複大漢所有,但至少太原、雁門、西河等地恢複了秩序。現今更有了這樣雄壯的騎兵,異族大舉入寇的事情恐怕是不會再發生了。
這支隊伍除了簡單的飲食和休息之外,大多數時間都是不分晝夜沿著秦始皇修築的寬闊馳道快速北上,將吏民的眼神毫不留情的拋在身後。由於兵馬行動十分迅速,對於存在疑問的官吏則毫不猶豫的裹脅而去,就是有些人有疑問,想報警,消息卻也沒有他們的腳程快,加上趙岑高見不僅將沿途驛站的驛馬全部帶走,而且專門讓李奇派了一百多輕騎兵換上官服扮作差人在馳道上堵截捕拿各地的信差。所以一路上進展十分順利,兩天多時間兵馬翻越麓台山,經過鄔縣,中都、京陵、祁縣,順利地北進了二百多裏,除了個別盤查的官吏,幾乎沒有碰到阻攔。眾將都十分高興,看來楊飛的聲東擊西之計奏效,敵人的主力兵馬可能調往上黨防守去了。
正當趙岑等將領計算路程,準備在第二天就進入晉陽,活捉高幹的時候,前鋒兵馬卻在晉陽東南三十裏處柳林的石會關遇到了麻煩。
原來石會關雖然地勢沒有普同關險要,但是晉陽南部的最後一道屏障,曆任並州刺史和太原太守都十分重視。到高幹任並州刺史後,因為與河東的敵對關係,聽取堂弟高柔的建議,對這個關口更加重視,安排自己的親信太原張雄率領了五百兵馬駐守在這裏作為晉陽的南部屏藩,拱衛州治。
而問題就恰恰出在這裏,雖然河東軍隊與並州軍隊都穿著標準的絳紅色漢軍軍裝,但河東軍隊平常除了大將以外,各級部隊使用的軍旗都是火雲旗,以便與其他諸侯的軍隊相區別,加上甲胄形製特殊,所以排開戰陣很容易區別。但此次為了北伐奇襲,特地製作了大量漢軍軍旗裝備騎兵,火雲旗則全部收了起來。這樣一來,除了盔甲的形製以外,北伐騎兵和雒都朝廷兵馬並無多大區別,而一般的官吏和百姓對於這個差別是不清楚的。但張雄作為高幹的親信,對於自己的大敵河東軍隊的裝備情況有所了解,尤其是河東騎兵的兩鐺鎧那是天下獨一無二的,一眼就看的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