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耀武汾水(3 / 3)

原來張雄從普同關一路狂奔回晉陽之後,向高幹彙報了此事後,高幹和夏昭等人都是難以置信,差點要把他當作棄職逃跑處置了,如果不是高柔求情,他恐怕現在早都被下在牢獄中了。後來也是在高柔的堅持下,連夜派遣士兵拆毀了連通汾水東西的晉陽橋。

今天看來,張雄的彙報是真的,高柔的處置也是正確的。張雄一顆心總算放了下來,不過在這種情況下,自己的彙報就算再對也沒有什麼用,城池丟了性命都保不住,還談什麼升賞啊 。

“卑職以為,敵軍此來應該是以騎兵偷襲,既然我方警覺了,要攻陷晉陽城池恐怕很難,我們守住晉陽不成問題。現在關鍵是要立即發文給各縣征集兵馬,令他們堅壁清野、嬰城防守,同時向雁門、西河以及奉天要求援軍。

等敵人野無所掠、困於堅城、師老兵疲的時候,援軍一到我們內外夾擊,消滅他們易如反掌。”

聽了高柔的話,高幹連連點頭,讚道:

“我弟說的有理,既然如此,一應軍務我就交給你負責了。”

聽了高柔的分析,高幹等人都是內心大定,又看了看敵人的軍陣,放心下城去了。很快高柔的話就被城頭的將士傳開,原本散亂的人心開始穩定下來。

當晉陽文武在城頭觀察品評河東北伐軍的時候,趙岑、高見、龐德等人也勒馬站在軍陣前方,隔著汾水冷眼觀察著這個號稱“鐵打的晉陽”的堅固城池。

每一個漢人都知道晉陽這座千古名城,趙岑、高見等人也早有耳聞,但真正站在城下卻是第一次。眾人一邊閱看地勢,一邊聽參軍賈衢介紹晉陽的情況:

“最早在晉陽定都的是周成王的弟弟叔虞,也就是曆史上有名的“桐葉封弟”的故事了,剛開始的封號是唐,叔虞的兒子燮,因為國都旁邊有條晉水,所以把國號改為晉,當地土著也稱之為太鹵。叔虞建都的地方卻不在晉陽,而是在晉陽北麵一裏的唐城,後來他兒子燮南遷到現在的晉陽。

三國分晉後,晉陽是屬於趙國的領土,在趙大夫董安和趙侯趙襄子的修築下,晉陽基本成型。

因為晉陽是防備北方遊牧民族的二線據點,又是進攻的後勤基地,所以前秦和本朝都十分重視,一直在不停的修建。據細作報告,現在的晉陽城周十三裏,城高三丈。它的城牆也不是如同一般城池那樣的純粹用土夯築而成,而是用磚石包裹。現在通觀大漢所有城池,除了雒陽、長安以外很少有那個城池如此用心的,這都是因為晉陽地位重要啊。

不僅如此,晉陽城東邊是汾水流過,西邊是晉水流過,而當年智伯瑤為引晉水淹城而挖掘的北瀆也被利用改建後成為晉陽城北麵的護城河,北瀆從晉水引出後,從西北方向流入晉陽,又從東南流入汾水。後來又從晉水引出南瀆,同樣注入汾水。北瀆和南瀆不僅方便百新灌溉和飲水,而且形成了晉陽的天然屏障,也就是當地人常說的“左汾右晉,潛丘其中”了。

堅城加上深池,使得晉陽贏得了“鐵打的晉陽”的稱呼,無數次戰亂中,晉陽的百姓都能依靠城池幸存下來。惟一的例外是幾十年前鮮卑大汗檀石槐派遣他麾下的大帥鞬落羅、日律推演、宴荔遊等進攻並州、涼州,大帥日律推演利用鮮卑騎兵擅長長途奔襲的優勢,繞過雁門關和勾注山,偷襲晉陽得手,一舉擊殺當時的並州刺史張懿,引起大漢上下的巨大震動。此番將軍和我等指定計劃奔襲晉陽就是師當年日律推演的故智了。”

聽了賈衢的介紹後,趙岑、高見等人帶著兵馬沿著汾水東岸耀武揚威緩緩向北奔進,一邊行進,一邊仔細觀察晉陽地勢。斷後的姚興對著晉陽城吐口唾沫,輕罵一聲“孬種”之後,所有人馬卻在城頭士兵詫異的目光中向北漸行漸遠,逐漸消失。城頭的官兵驚愕不已,目送著這支隊伍消失在視野裏,所有城頭的官兵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麼心情,互相看看,都不明所以,簡直如同做夢一般,這支部隊神秘的來,又神秘的消失了,如果不是大家都親眼看見,簡直難以置信剛才他們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大叫大喊,威嚇城中的軍民。

或許剛才真的是做了一個夢吧。

www.cmfu.com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