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三年(公元197年)五月十三日,雁門關
噌噌,噌噌,嘩啦,嘩啦。
和著將士們整齊的腳步聲和鏗鏘的甲胄碰撞聲,一隊隊的健兒結束整齊,扛著自己的兵刃,排著縱隊,從雁門關城樓中列隊而出。
雖然不知道今天將要麵對的是勝利還是失敗,是死亡還是光榮,但毫無疑問,軍隊的士氣非常令人滿意。在大家看來,他們進行的乃是一場抵禦外侮、保家衛國的正義戰爭,是揚數十年漢人之積怨,振百年漢軍之雄風的戰役,所有人不論是否參戰都是寄予厚望。在晉陽的時候,楊飛部下幾乎所有都爭著要過來參戰,包括那個一向認為“兵為凶器,動則有傷”的仲長統老頭子,莊燦、牽逵、胡遵等將領都因為留守而懊惱萬分。
現在,不論是邁著整齊的步伐,雄糾糾、氣昂昂走向戰場的士兵們,還是站在雁門關西門上矚目觀看的楊飛,都是滿懷豪情。
雁門關古塞建築在峻拔的勾注山脊上,關門共有三座,即東門、西門、小北門。東門門額石匠上刻有“天險”二字,門上建有雁樓;西門門額石匾上刻“地利”二字。西門外有一南北向的小北門,門額石匾上橫刻著“雁門關”3個大字。整個關城位置險要,建築雄偉。左右牆堞、烽墩壕塹,將雁門東西18隘連為一體,給人“城隨山勢轉,關並塞雲齊”之感。楊飛所站的乃是西門。
兵馬其實從昨天淩晨開始已經出關布陣,最先出關的是蒲儼和杜珩指揮的弓弩營和工兵營,他們利用地勢,連夜在雁門關構築了簡易的營壘,為後續部隊順利出關提供掩護。這個營壘是用原木構建而成,原木卻不是在本地找的,而是將士們從五台山砍伐後,一人一根扛到這裏,十分的艱辛。
連續一天多,楊飛正兵一萬七千名健兒、一千名匈奴義從,五千名民夫,雁門義勇五百人,總計兩萬三千人全部出關。現在正在出關的就是最後的五百名雁門義勇和部分民夫,這些民夫其實就是太原郡和河東郡的鄉勇,主要以太原人為主。
此番征集民夫,與以往是大大不同。以前征集民夫,都需要官府派出小吏,會同鄉亭的遊檄、三老、亭長等人,強拉鞭打才行,每次征集一次民夫和牛馬車輛,都會弄得民怨沸騰。這一次卻是大家主動報名,積極要求參加,甚至狼孟、陽曲等邊縣有人還為爭一個名額打起來,各級官府都是嘖嘖稱奇。
其實說奇怪也奇怪,說不奇怪也不奇怪,原因很簡單。楊飛此次出兵北上抵抗鮮卑人,乃是抵禦外侮的戰爭,其性質就如同一千多年後中國人抵禦日本鬼子侵略所進行的抗日戰爭一樣,漢族軍民都是士氣高昂,大家都踴躍請戰,稱得上上下一心,眾誌成城了。楊飛也一直宣傳自己人打自己人不算好漢,隻有敢於抵禦外侮,才異國他鄉開疆拓土的才是真正的中華好兒郎這種觀念。在這種情況下,軍民真稱的上士氣如虹。所謂民心士氣可用,這也是楊飛敢於放手和鮮卑人正麵對決的一個重要原因。
看見最後一支民夫隊伍扛著原木和糧食、箭矢離開雁門關,楊飛麵色凝重,回頭直盯著張惠的眼睛,良久不說話,弄得他渾身不自在,手都不知道往那裏。
“子明,我們出關後,你就立即用木石封死雁門關塞。”
“主公,這可是大軍唯一的退路啊。”張惠一聽,大驚。
“不要說了,執行罷。史阿,把這個情況通報全軍。告訴大家,置之於死地而後生,今日之戰,有死無生,有進無退,前進有功,後腿殺頭。”
楊飛擺擺手,製止了張惠的話。其實楊飛何嚐不知道這是大軍的唯一退路,但是勾注陘異常狹窄,平常大軍行進通過尚且困難,兩萬多人井然有序的通過還用了一天時間,倉促之間你擁我擠,根本就沒有可能在敗退的時候作為逃跑之用。與其給大家留一個不可靠的退路,一個逃跑的念想,還不如幹脆把它徹底封死,讓大家死了這份心,從而拚死作戰呢。隻要能打贏,兩萬人搬開那些木石還不是小事一樁。
在近衛們的幫助下,楊飛披掛整齊(因為全套鐵甲實在太沉重了,《宋史》卷一九七《兵誌十一》載,南宋初年,一領步兵鐵甲的重量是45至50斤。即使楊飛穿的是冷鍛瘊子甲,重量比較輕,但加上頭盔還是有四十多斤重呢,加上佩戴的寶劍和弓韜、箭箙,超過六十斤了,沒事一直穿著這個東西,雖然威風,但體力消耗很大。),拍拍張惠的肩膀,大步下關,再不回頭。
其他人經過張惠身邊的時候,也是或用手,或用眼神,與張惠告別,眼睛裏都充滿了決死的神色,看著這些熟悉的火伴義無反顧的走向戰場,可能將再也不會回來,張惠心中一拱一拱的,慚愧、哀傷、不舍,各種心情一起湧上心頭。等大家打馬出關的時候,他再也控製不住自己,眼淚奪眶而出。扶著女牆看時,楊飛一隊人馬早已經進入陣中,和無數個漢家兒郎融合為一體,再也分辨不出了。
當楊飛到達指揮位置的時候,步督蒲儼已經按照計劃把戰陣麵西擺布好了,因為所有的一萬一千多名鮮卑騎兵,現在全部都集中在雁門關以西的桑乾水畔,正在虎視眈眈。鮮卑人也不是傻瓜,不是沒有想到突襲出關的先頭部隊,挫一挫楊飛的銳氣,隻是由於楊飛突然提前一天多,利用夜間在外麵構築了掩護的營壘才作罷。
楊飛的整個陣勢大體是這個樣子的:整體麵向西方,部署在勾注山的山脊上,陣勢左翼靠著勾注山,右翼靠著一個大漫坡,背後依托構築的營壘,裏麵由三千名工兵和民夫防守。右翼這種漫坡在雁北地區很常見,溝壑縱橫,有的地方坡度大,有的地方坡度小。為了保護薄弱的右翼,蒲儼出動近六千名工兵和步兵們在騎兵和弩兵的掩護下,用工具對這個地方進行了修整,使得坡度更陡,挖了兩道淺溝,同時埋上了三重鹿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