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一周的時間就過去了,三個潛水教練也要走了。

大家準備給潛水教練們來一次送別宴,除了雞鴨牛肉這些之外。

大家還準備下海去捕撈一些海鮮上來。

這頓飯吃的賓主盡歡,大家表示以後有機會還找他們一起下海潛水。

等他們走了以後,大家又開始每天做任務的生活。

時間一天天過去,這個綜藝節目也要拍攝完成了。

沒有奪人眼球的熱搜,也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本安排,這個節目雖然熱度不錯,可也僅僅是不錯而已。

當然,主要是這個節目拍攝並沒有花太多錢,甚至比預算還少了些許。

其實就是沒花錢營銷,很多人都不知道,營銷真的很費錢的,有的營銷甚至達上億。

搞營銷有點類似於二道販子這樣的存在,比如水果還在果園裏就被中間商老板以極低的價格買到手。

然後運輸到外麵,再以一倍到兩倍的價格賣給別人,依次轉手,最後被大家買回家。

算下來,中間商賺得盆滿缽滿,果農最辛苦,收益還低,而老百姓還花了大價錢。

不要說什麼中間商要承擔風險的話,誰不要承擔風險?

就連買東西的顧客都要承擔風險,畢竟東西不好吃也隻能丟了。

一番操作下來,樹上摘下來的果子從開始的幾毛錢收購價到大家花幾塊錢買的零售價,賺到錢的不就是中間商嗎?

不是說不能有中間商,而是看是奸商還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有良心的商人。

代入到娛樂圈裏,不就是大家知道的那些事嗎?

一部作品出來,光靠自來水是沒用,可是水太多就渾了。

之後出來的每一部都有樣學樣,那就變成汪洋大海了。

如果影視劇包括綜藝的製作費用再加上營銷費用,不知道最後能不能回本?

這還不算演職人員自掏腰包的費用。

關鍵是不但成本增加了,連拍攝出來的東西都讓人沒眼看,糙一點的話就是“什麼狗屁玩意?”

觀眾不但沒找到想看的和喜歡看的,反而眼睛長了“針眼”,幹脆不看了,找別的樂子吧!

觀眾的“翻臉無情”打了大佬一個措手不及,怎麼辦?沒人看,也就沒數據,沒數據就沒廣告,沒廣告就代表不賺錢,虧死了。

於是乎買水、買營銷、買數據……一條龍服務,看得網友連連搖頭,感歎“大海啊!全是水……”

製作公司對於這個綜藝隻花了低於預算的費用很意外,公司製作節目就是花了多少錢,就要得到多少回報。

低於預期回報的,那是保本;高於預期回報的,那是賺錢;而隻能賺回成本的就算虧損了。

本以為這次又虧了,誰知不但沒虧錢還賺得不錯。

首先,沒有花費大量營銷費用,沒有花錢買假數據和水軍吹。

其次,嘉賓雖然低調,可是粉絲給力,國民度很高,自然而然就有收視群體觀看。

雖然還沒在電視台播放,不過網絡時代,大家都是在網上直播看的。

綜合對比下來,製作這個綜藝帶來的效益高於其它的製作。

這樣皆大歡喜,製作團隊不用解散,嘉賓們第一次無憂無慮的參加完一個綜藝,真是主打一個養老和休閑。

雖然有些粉絲不滿意自家的待遇,不過大多數人都是認可的,畢竟自己追求的是舒服和開心,而不是虛榮和偽善。

盡管節目還沒完全結束,但是很多時候大家每天拍攝完都會特意留下來,在一起吃吃喝喝,聊天打屁。